[www.ed2k.online]下載基地為您提供軟件、遊戲、圖書、教育等各種資源的ED2K電驢共享下載和MAGNET磁力鏈接下載。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圖書資源 軟件資源 游戲資源 教育資源 其他資源
 電驢下載基地 >> 图书资源 >> 人文社科 >> Mozart 莫紮特 -《d小調安魂曲》(Mozart Requiem in d minor)Carlo Maria Giulini, Philharmonia Orchestra[APE]
Mozart 莫紮特 -《d小調安魂曲》(Mozart Requiem in d minor)Carlo Maria Giulini, Philharmonia Orchestra[APE]
下載分級 图书资源
資源類別 人文社科
發布時間 2017/7/18
大       小 -
Mozart 莫紮特 -《d小調安魂曲》(Mozart Requiem in d minor)Carlo Maria Giulini, Philharmonia Orchestra[APE] 簡介: 專輯介紹: 唱片公司:EMI (France) 唱片編號:7243 826667 2 1 錄音時間:1978年9月16-17日 指 揮:Carlo Maria Giulini 朱裏尼 樂 團:Philharmonia Orchestra 合 唱 團:Philharmonia Chorus 獨 唱: Helen Donath, soprano Christa Ludwig, mezzo-
電驢資源下載/磁力鏈接資源下載:
全選
"Mozart 莫紮特 -《d小調安魂曲》(Mozart Requiem in d minor)Carlo Maria Giulini, Philharmonia Orchestra[APE]"介紹

專輯介紹:
唱片公司:EMI (France)
唱片編號:7243 826667 2 1
錄音時間:1978年9月16-17日
指 揮:Carlo Maria Giulini 朱裏尼
樂 團:Philharmonia Orchestra
合 唱 團:Philharmonia Chorus
獨 唱:
Helen Donath, soprano
Christa Ludwig, mezzo-soprano
Robert Tear, tenor
Robert Lloyd, bass
我個人的感覺這張唱片並非該曲目的上乘演繹,但卻是一個夠得上標準演奏版本的演繹。同時這也不是我聽過的朱裏尼的唱片裏的上乘之作,它沒有指揮家吸引我的那種讓人震驚的感情流露,他在這次錄音中應該沒有找到感覺,所以盡管他怎樣努力都沒有抓到這個曲目的音樂,隻是用他一貫的方式去灌錄了一張可好可懷的唱片。
如此一個充滿個人信仰情節並有著豐富戲劇音樂元素的作品,它的開頭近乎決定了整部作品的走向,而朱裏尼給我的印象卻是一開始便有些草率。朱裏尼本來是樂於拉長旋律、樂於在其中探詢細節的變化的。但不知這裏爲何將樂句的情緒一筆筆掠過。可聽之處是“震怒之日”的緊張感中又見到了朱裏尼的不失細節。隻可惜在接下來的演奏中這種能聽下去的沉思時現時無,且現時甚少。
還有一個讓我心裏出現失望陰影的事情,通過這張唱片我突然發現朱裏尼對合唱及獨唱的誘導功力不佳。四位獨唱都有著不俗的技巧和嗓音,愛樂樂團的質感也是相當有可打造的潛力的,但朱裏尼在這部作品上沒有給他們那麽多體驗(當然這是我個人的感覺:他們歌唱時聲音的出現方式不對勁,感情放不開,開口時技巧在先而感情遲緩,這樣便導緻情感脫節、情感錯拍)。較之人聲部分,樂隊的表現是出色的。很標準的伴奏,雖不能稱其高妙,但作品所發送的那些音樂信息基本上都交代清楚了。細節我是聽到了,但對曲目中旋律構成及情緒的聲部傳遞,朱裏尼沒有讓我滿意,好像是空有細節,也就是說細節做得缺少意義、缺少支撐。
其實我個人的觀點是:這首作品在表面的音樂發聲時,情緒的發洩點不易做得太多凸現,因爲來自內心的理解所造成的效果是過度而成的,它應有一種“建立”的過程,並且可以在演奏中被聽到、被識別。而這個識別的過程才是最大最暢快的情緒發洩。

這個錄音——且不論他們在這張唱片裏是否表現出自己最高的水平——我覺得獨唱的選人是符合這個曲目的。
Donath, Helen(1940-)美國女高音歌唱家,於1967年在薩爾茨堡音樂節首演,經常在藝術歌曲演唱會和音樂會的合唱作品中演唱。
Ludwig, Christa(1928-)德國女高音、次女高音歌唱家,於1954年在薩爾茨堡音樂節首演,直至1993年,經常在此演唱。了解喜愛德國藝術歌曲的愛樂者對她已經很是熟悉,她是德國藝術歌曲作品的著名演繹者。
Tear, Robert(1939-)威爾士男高音歌唱家,於1985年在薩爾茨堡音樂節首演,現已開始從事指揮工作了。
Lloyd, Robert(1940-)英國低男中音歌唱家,1969年在倫敦首演便飾演了貝多芬歌劇《菲岱裏奧》裏的費爾南多一角。他在演唱藝術歌曲方面也被認爲是非常成功的。
莫怪我偏激,以上這四個獨唱都不是意大利人,也都不是以演唱意大利的歌劇聞名。並且四人都在藝術歌曲上有所建樹,我認爲這對演唱莫紮特是有幫助的,因爲他們懂得如何讓聲音在適當的音量上體現人聲的密度,因爲依此可以在感情上做以更多細膩的調節,而且冷靜的歌唱表面下可以讓聽衆深入到歌聲中去尋找內心的激情。如果用“大嗓門”的美聲在此類作品上玩弄“做作”,那隻能讓他(她)自己和聽衆都不舒服,簡直像是在一個音樂天才的葬禮上如潑婦般哭爹喊娘,盡管看起來悲痛,可擠出的眼淚讓人倒胃。
在線時間:周一至周五,8:30~16:30
曲目介紹:

莫紮特的d小調安魂曲——如此的結局,給他自己留下的安魂歌劇
我相信人們不會開心於長久而反複地聆聽這部作品,因爲它是一部陰郁的作品,盡管對音樂有一定心得的人會看到其中創作的精彩,但它的確帶著不可遏制的哀傷,且正是由於它創作的精彩而將這些哀傷傳達得如此入心入肺。我特別要告訴每一個聆聽這部作品,而且經曆了多首莫紮特作品的人,這不是之前的莫紮特,僅是它的外表就不像莫紮特。然而同時我也似問非問地對他們說:“這或許才是莫紮特吧”。
一個偉大的音樂家或許可以借由後世熱愛音樂的人們,將他的藝術生命永續。但作爲一個實體的個人,他的生命終歸是有盡頭的。就在這種矛盾下,造就了曆史上數首大師的未完成之作,而在這些音樂作品中可能被猜測、杜撰得最多的就是這首安魂彌撒曲。從灰衣人的深夜到訪,到宮廷作曲家薩列裏的嫉妒暗算,這部作品在曆史的“故事”中伴隨著莫紮特進入那個無人知曉的墳墓。據後來的一些資料所述,那個逼迫莫紮特寫完人生最後一部作品的灰衣人確實存在。但那不是被後人痛批的作曲家薩列裏,而是一位業餘作曲家想以一部用自己的名字發表的《安魂曲》來悼念亡妻,卻又能力不足,才設此陰謀讓當時已經患病體弱的莫紮特在不清的神志中竭力地創作這一作品。如果這是真的,那麽莫紮特的人生算是鬧劇還是悲劇呢?
面對這部作品,我有兩點禁忌。其一是千萬不要選擇那些陷入了優良意大利歌劇傳統的歌者,最好選擇那些從莫紮特的歌劇開始唱起,並一直保持著演唱藝術歌曲習慣的人來擔當四個獨唱聲部。其二便是我不願演奏完“痛哭之日”之後再繼續下去,也就是說我隻能認同“痛哭之日”是這部作品的結尾,我無法在一個如此吻合其創作者生命終結的樂段之後再制造出什麽音響。在這樣一個樂段、這樣一位天才、這樣一個未完成之作被後人知曉時,這一切都似乎是“正確”的,它的被創作以及被停止都是那樣地恰到好處。呼喚中被停止的呼吸使整部作品的戲劇性大大增強,它達到了讓不知者在知曉它的過程中享受到真實發生背後的不可置信。
我常常覺得這部作品不是趨向宗教的,它似乎更像是一部歌劇,因爲它的戲劇旋律、因爲它及創作者戲劇般的命運。莫紮特在歌劇的創作上擺正了德國歌劇的走向,使得這一體裁在浸染了意大利的戲劇風味後又成功地擺脫了它的浮光,讓它不至於向著那種用單調而表面的旋律炫技手段來表達戲劇性的方向去發展。莫紮特在意大利學習到了頗多寫作技巧,而且是帶著新奇的想法去接受這些技巧,讓他腦中的那些人性感悟在故事與音樂間有機地纏繞著,讓歌劇在他的筆下顯出了近乎無一絲縫隙的統一。無論是室內樂作品還是管弦樂作品,那些戲劇序曲般的開頭引領著無人聲無歌詞的器樂,搭配出了純聲響基礎上的戲劇場景,這已經是莫紮特對音樂的感知習慣了。回到這部作品上,他借著生命的殘光和由此激發出的幻想,將生命有限之思融入了這部相對莫紮特的其他傑作命運迥異的作品裏。這幾乎不是“追思彌撒”的歌詞所帶來的宗教氣息,而是一部體現了戲劇天才在任何體裁下散發出的戲劇感。它是一部思作於無形舞台上的歌劇,或者從某些與他自身相比非一般的音樂語彙中可以看出,這是藝術家寫給自己的作品。
文章爲本人原創,請勿轉載。現在此貼出該文部分開頭,如有興趣閱讀全文,請到我的博客。本文地址:http://anti0000.blog.sohu.com/59023386.html
相關資源: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收集於互聯網,本站不承擔任何由於內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爭議和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相關內容,謝謝合作! 聯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電驢下載基地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