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d2k.online]下載基地為您提供軟件、遊戲、圖書、教育等各種資源的ED2K電驢共享下載和MAGNET磁力鏈接下載。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圖書資源 軟件資源 游戲資源 教育資源 其他資源
 電驢下載基地 >> 图书资源 >> 教育科技 >> 《星際航行概論》(錢學森)普通版[PDF]
《星際航行概論》(錢學森)普通版[PDF]
下載分級 图书资源
資源類別 教育科技
發布時間 2017/7/18
大       小 -
《星際航行概論》(錢學森)普通版[PDF] 簡介:   導讀: 簡介: 錢學森一直是我很有興趣的一位人物,因為世上有很多傑出的科學家,但是我不記得有任何一位科學家能像錢學森一樣在政治上這麼轟動,能像錢學森一樣對一個主要國家產生如此 簡介: 錢學森一直是我很有興趣的一位人物,因為世上有很多傑出的科學家,但是我不記得有任何一位科學家能像錢學森一樣在政治上這麼轟動,能像錢學森一樣對一個主要國
電驢資源下載/磁力鏈接資源下載:
全選
"《星際航行概論》(錢學森)普通版[PDF]"介紹
  導讀: 簡介: 錢學森一直是我很有興趣的一位人物,因為世上有很多傑出的科學家,但是我不記得有任何一位科學家能像錢學森一樣在政治上這麼轟動,能像錢學森一樣對一個主要國家產生如此 簡介:
錢學森一直是我很有興趣的一位人物,因為世上有很多傑出的科學家,但是我不記得有任何一位科學家能像錢學森一樣在政治上這麼轟動,能像錢學森一樣對一個主要國家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由於中國是一個崛起的大國,飛彈又是軍事科技與太空科技領域中最重要的技術,錢學森對中國軍事現代化的貢獻是震動全世界的。
錢學森是中國近代科學界的傳奇人物。從父母的特殊家教,中學開明教育下的成長,優良的大學教育,出國學習與世界頂尖高手過招,戰爭時期的傑出科學成就,回國探親,再回美國就職,陷入政治漩渦幾乎喪命,周恩來總理的援救,離開美國返回祖國,從無到有建立中國的導彈工業與航天工業,九十五歲高齡至今仍然精神清醒和意志堅定....,多麼傳奇的一生!
錢學森隨便一段生涯故事都可以拍一部引人入勝的電影,它曲折的程度、牽涉的科技面、引發的新工業與軍事革命、產生的政治和經濟影響,每一樣都遠遠超過「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的主角約翰.納許(John Nash)。如果做一個比較,錢學森在美國的研究工作直接導致美國航空與太空工業的世界領先,錢學森為中國建立的導彈工業與航天工業體系,他定下的長期發展目標和他培養出來的科技徒子徒孫,在國際列強的斗爭中掀起了滔天巨浪、不斷地改變列強在全球勢力范圍的地圖;約翰.納許的美麗心靈所創造的「平衡點」(Equilibrium Point)不過是學術象牙塔裡的小漣漪,只有鳳毛麟角不到1%的經濟學家能夠欣賞這個純學術的成就,出了這個象牙塔就什麼都感受不到了。
為了不使文章的篇幅過長,我將分三次來介紹錢學森的傳奇生涯。
錢學森,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12月11日生於上海。錢學森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他的父親錢均夫曾經留學日本,學習歷史、地理和教育,民國時期在教育部任職。錢學森三歲隨父母進京,錢均夫不讓兒子讀私塾,而是讓他接受正規的現代教育。錢學森到了北京後上過蒙養院(幼兒園),女師大附小(今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師大附小(今北京市第一實驗小學)和師大附中。中學教育是一個人智慧啟發非常重要的階段。北京師大附中的高中文理分科,錢學森讀的是理科。他後來認為師大附中的教育對他日後的成長有重大影響,是他一生之中難忘的一段經歷。師大附中的校長林砺儒(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共的教育部副部長)制定了一套以啟發學生興趣和智力為目標的教學方案,很有成效。學生專心學習,也盡情玩耍,不做臨考磨槍的事,也不追求滿分,能考八十分以上就是好學生了,但是這八十分是真正學到的、扎扎實實的知識。化學老師讓學生自由到化學實驗室做各種實驗;國文老師除了講授語文之外,還經常討論時事,傳達對人民、社會、國家的關心;幾何老師傅種孫已經是北京師范大學的數學講師,講解透徹,錢學森後來回憶在中學聽傅老師的幾何課,使他第一次得知什麼是嚴謹的科學;生物老師俞谟(新中國成立後改名俞君適,是江西南昌大學生物系教授)常常帶他們到野外采集生物樣品,制作生物標本,培養了錢學森較為廣泛的科學興趣。錢學森對老師們的教誨感激不盡,他後來說:“我能為國家為人民做點事,也是與中小學老師的教育分不開的!”
錢學森小時候立志效法早期留美學人詹天佑,准備對中國的鐵路工程做出貢獻。一九二九年中學畢業,由於受到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的啟發,錢學森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立志要實踐孫中山先生所勾畫出的宏偉的鐵路藍圖。但是他的大學時代歷經了「九一八事變」與「一二八戰爭」,錢學森看到日本對中國的種種侵略和殘暴行為,使他轉變志趣到軍事科學。尤其是親眼目睹了蔡廷锴將軍率領十九路軍在上海慷慨悲壯抗擊日寇的戰爭場面,錢學森認為中國要戰勝日本單靠軍人的英勇是不夠的,還要有現代化的武器,特別是強大的空軍。於是他到圖書館裡鑽研航空工程的書籍,錢學森的志趣開始從設計火車頭逐漸轉向為發展航空事業。交大畢業後,錢學森考取清華大學留美研究生(也就是庚子賠款獎學金),赴美攻讀飛機設計。一九三五年8月,錢學森赴美,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錢學森這才發現,他的母校上海交大完全是按照當時麻省理工學院的模式辦的,連教學和實驗大綱都一樣。所以錢學森對這裡的學習環境一點也不感到生疏,學習起來游刃有余。一年後取得麻省理工學院的碩士學位。
由於外國學生在美國航空工廠實習不受歡迎,迫使錢學森的研究方向從航空工程轉為航空理論。錢學森的父親有位摯友叫蔣百裡,是民國時期的軍事理論家。蔣百裡在歐洲考察後認為德國空軍之所以能夠得到迅速的發展是得益於航空飛行理論扎實的基礎研究,因此他也鼓勵錢學森鑽研航空理論。於是錢學森轉往加州理工學院師從著名的空氣動力學教授馮卡門攻讀博士。
馮卡門(Theodore von Karman)是出生於匈牙利的猶太人(記得楊振寧的老師,氫彈之父,泰勒博士也是匈牙利籍的猶太人),1906年進入德國哥丁根大學機械研究所,跟隨現代流體力學的創始人普朗特教授攻讀博士學位。普朗特(L. Prandtl, 1875-1953,德國)是空氣動力學的先驅。1904年,普朗特在邊界層和機翼理論上取得決定性的進展,解決了困惑航空界多年的飛行阻力來源以及機翼設計的問題。1922年,普朗特讓賢,推薦馮卡門接替他在哥丁根大學「應用機械研究中心主任」的職務。一九三0年,德國反猶太人的風聲日緊,馮卡門預感不祥,便答應加州理工學院的邀請移居美國,把哥丁根的自由學風和德國先進的航空理論帶到美國,成為應用力學最受尊敬的教授。1936年,錢學森從東海岸的波士頓來到西海岸的加州理工學院,拜見了這位力學大師,並對大師提出的問題作出精確、簡明的回答。於是馮卡門欣然接納錢學森為自己的博士研究生。上世紀的三0年代,世界各國飛機的飛行速度和飛行高度是空軍實力強弱和空戰勝負的關鍵。當時的航空工程面臨兩大難題:
1.當飛機的速度接近音速時,空氣的壓縮對飛行器的性能有什麼影響?
2.尋求超音速飛行器的理論指導與技術設計。
美國當時的航空工業對比歐洲是處於落後階段的,為了贏得戰爭,美國解決這兩大難題迫在眉睫。這兩個全新的課題就是錢學森博士論文的研究方向。一九三九年錢學森以四篇博士論文獲得加州理工學院航空和數學的雙博士學位。這四篇論文解決了上面所述的兩大難題。錢學森論文的第一部份提出並解決了飛機在高速飛行時會產生“熱障”問題。那時候沒有計算器,錢學森對熱的傳導提出了復雜的數學計算,用一種新的近似值連續算法精確計算出飛機在高速飛行時受到空氣阻力所產生的熱效應。錢學森論文的第二部份是飛機在高速飛行時,如何計算器翼表面壓力的分布狀況。當時航空界已知的計算方法只適用於機翼較薄、飛行速度較慢(低於零點五馬赫)的飛機。馮卡門提出命題,錢學森找到了答案,師徒二人共同解決了這個航空動力學的基礎問題,發表了著名的「卡門—錢學森公式」,又稱「卡門—錢學森方法」。這是航空科學史上閃閃發光的一頁。
“熱障”理論和「卡門—錢學森公式」是所有航空飛行器的指導理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以及二戰以後很長一段時間,都被世界各國廣泛應用於超音速飛機的設計與制造,直到電子計算器被廣泛應用。
錢學森獲得博士學位後並未立即返國,而是和他的老師馮卡門一起從事一項新武器的研究,那就是飛彈。這是一個革命性的武器,我想任何偉大的科學家都無法抵抗這麼大的誘惑。由於世界大戰的爆發,美國科學界那時候從事三種最重要的軍事研究,那就是飛彈、雷達、與原子彈。錢學森他們師徒二人是美國,也是同盟國,研究飛彈科技的創始人。
錢學森學成後有沒有回國呢?有的。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幾乎已經散掉,錢學森已是著名的科學家了。他在一九四七年的夏天回國探親,拜訪了他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學,並且在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和清華大學作學術演講。
在一九四七年錢學森回國探親期間,國民政府通過胡適出面,邀請錢學森回國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和上海交通大學校長等職,但是被錢學森拒絕。錢學森後來說,在當時那種情形下,他不願回來為國民黨“裝點門面”。如果這是真的,那麼錢學森的確是有負「庚子賠款獎學金」所應盡的義務。
但是我有印象,那時候上海交通大學雖然有意聘請錢學森為校長,但最終被高層否決,原因是他太年輕(錢學森當時三十六歲)如果記錯,請眾網友指正。如果這是事實,有這樣一段小插曲不知是否就算對得起「庚子賠款獎學金」了。
這段探親期間,錢學森在上海與父親摯友蔣百裡的女兒蔣英女士(聲樂家)結婚,然後回到美國。從1946年到1949年,錢學森都在麻省理工學院執教,並且從副教授晉升為教授。
一九四七年,在上海完婚後的錢學森將返回美國,妻子蔣英去機場送行。
上面這張照片太模糊了,看不清新娘子蔣英的真面目。我在下面貼一張她的大照片,叫你們看看每個成功的男人後面果真有一個了不起的漂亮女人。蔣英生於一九一九年,是蔣百裡第三個女兒,也是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的表姐。
蔣英自幼喜愛音樂,一九三七年進入德國柏林音樂學院進修,成為女高音聲樂家。1946年蔣英學成歸國,在上海舉辦首次演唱會,引起轟動。
蔣百裡與錢學森之父是同窗好友,蔣英與錢學森青梅竹馬,為了鑽研科學,他們推遲了婚期,錢學森到三十六歲才結婚。蔣英不但是錢學森生活上的好伴侶,也是他事業上的好幫手。
錢學森的妻子蔣英,她是軍事家蔣百裡的三女兒,是蔣百裡四個女兒中最美麗也最聰明的一個。
第二篇
錢學森在美國的成長與巅峰時期
中國人會讀書的太多了,中國留學生在國外表現傑出的也非常多,拿瑞典炸藥獎的就有六、七個,但是他們的影響力都很有限。錢學森一九三五年來美國作研究生,一九四五年就成為五角大廈導彈技術核心顧問組的成員,為美國未來的軍事發展規劃藍圖,成長速度之快、影響之深遠令人瞠目結舌。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中國留學生的成就和影響力能夠跟錢學森相比,也沒有一個外國科學家能相提並論,譬如費米博士來美國以前就已經是世界知名的偉大物理學家了。錢學森在美國的事業成長是傳奇性的。
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談談錢學森在美國非常燦爛的事業與學術生涯。
(1)寬廣的學術背景
科學的領域太廣了,通常的學者只能在很窄的范圍內做很深的研究。一般說來,研究越是深入的學者,知識范圍越是狹窄,因為人的學習總量通常只有這麼大。理論大師進入實驗室不是打翻瓶子,就是被地上的電線絆倒;會動手的工程師通常數學不怎麼樣,理論走不深。錢學森學習的領域廣闊,因此比別人更能做出革命性的突破,也比別人有前瞻性,更能做出開創性的規劃。尤其要做一個好的領導者,知識的博大比精深更重要。這方面負面的例子很多,現成的例子就是李遠哲。李遠哲的知識太窄,深而不博,導致他領導的「教改」工作徹底失敗,連中小學的教育改革這種並不算復雜的工作都一敗塗地,更不用說領導什麼開創性與前瞻性的科技規劃了,完全超出他的能力范圍。離開化學裡他專精的那一小部份,李遠哲什麼都不懂。李遠哲若是為中華民國未來二十年的科技發展作規劃,一定是災難性的。
錢學森則是一個典型正面的例子。他在一九四五年為頂尖富強的美國規劃未來的軍事科技,又在一九五五年為一窮二白的中國規劃未來的軍事科技。這兩個國情完全不同的國家,他的長期規劃工作都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如此艱巨的任務能夠成功絕不是偶然,也絕不是運氣,而是憑借淵博的知識與務實的經驗。這種既廣且深的領導工作就連偉大的全能物理學家楊振寧都做不了。軍事科技涵蓋面之廣、牽涉知識之深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舉一個例子,二戰時期為了發展雷達美國國防部在麻省理工學院成立了「放射實驗室」(Radiation Lab)。從零開始,「放射實驗室」在高峰期有超過一千名科學家在裡面全時間工作。戰爭結束後,大部分的科學家回到學術界,其中有六位拿了諾貝爾獎,兩位成為美國總統的科學顧問,發展軍事科技所需要的天賦與知識由此可見。軍事科技處處是學問,雷達不過是軍事科技很小的一環而已。錢學森的影響力之所以超出絕大多數的科學家就是因為他能夠跨越「科學」與「工程」這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做到了既博大又精深,這是非常困難與罕見的。
錢學森1936年轉入加州理工學院就讀。這所學校強調理工結合,培養的學生既是科學家,也是工程師,博大精深就是在這種環境成長的。所以錢學森雖是航空系的學生,但是經常去數學系和物理系修課。譬如當時數學的前沿復變函數論、物理的前沿量子力學與相對論等,他都進修了。化學、生物學有些課程錢學森也去聽講,因此跟教授量子化學的鮑林(Linus Pauling,1901-1994,獲得1954年諾貝爾化學獎和1962年諾貝爾和平獎)大師成了好朋友,並且一同探討未來化學的發展。就是這樣,錢學森打下了堅實而又廣闊的數理化基礎。在火箭的研制工作中,錢學森負責設計並建造了加州理工學院的小型高速風洞,累積了工程經驗。這是導致他日後能夠為五角大廈規劃長遠發展計劃的重要原因。
(2)“自殺小組”(the suicide squad)
美國在上個世紀的三0年代沒有什麼科學家願意從事火箭的研究,他們把火箭跟星際旅行連在一起,看成是科幻式的旁門左道。因此當時的美國沒有科學家會正經八百的看待火箭。但是加州理工學院出了一個研究生名叫馬林納(Frank Malina)要挑戰傳統,他倡議成立一個火箭研究小組。根據張純如(Iris Chang)的書,加州理工學院的火箭研究小組初始成員只有四個人:馬林納(Frank Malina),派生斯(Jack Parsons),福曼(Edward Forman),和錢學森。這就是後來著名的“自殺小組”(the suicide squad)成員。錢學森在晚年回憶說:“馬林納這個人很聰明,小組的其它幾個人動手能力也強,但他們理論上不怎麼樣,於是找到我,要我幫助他們解決一些理論計算的問題,就這樣我參加了火箭小組的工作。”
火箭小組成立了,但沒有經費。同事把他們看成一幫怪人,他們就打工購買二手材料制作火箭。後來有一位研究生阿諾德(Weld Arnold)願意給小組捐獻一千美元,條件是允許他進行拍照,於是這一千美元就成為美國火箭研究小組的第一筆資金。
有了這一千元,大家立即著手展開工作。錢學森首先對火箭研究進行分析計算,於1937年5月29日向小組提供了一份研究報告,解決了火箭設計中遇到的幾個理論問題。報告的內容包括:燃燒室中的溫度、火箭的理想效率、燃燒產生氣體膨脹不足和過度膨脹對火箭效率的影響、燃燒噴嘴的設計、發動機推力的計算等等。這份報告被收進他們的火箭研究課題選集,該選集被小組成員稱為他們的“聖經”(美式幽默)。到了6月份,小組的工作得到馮卡門的支持。於是小組可以利用學校的實驗室設備進行試驗。但是隨後的試驗有多次失敗,並且給校園造成許多災難性的損失。火箭試驗時產生的腐蝕性氣體使許多儀器的金屬表面氧化,有一次爆炸差一點使馬林納喪命,污染性氣體彌漫著辦公樓的許多房間,嗆得人喘不過氣來。
馮卡門不得不把他們趕出校園,全校師生從此戲稱他們是一個“自殺俱樂部”,這個火箭小組就成了日後大大有名的“自殺小組”(the suicide squad)。“自殺小組”並不因此而灰心喪氣,他們把設備搬到市郊一個名叫阿洛約.塞科(Arroyo Seco)的干枯河床上進行試驗。於是這個地方就成了美國火箭的搖籃,後來發展成為全球著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簡稱 JPL)。
(3)助飛火箭(JATO)與噴氣推進實驗室(JPL)
1938年的秋天,馮卡門和加州理工學院的校長參加一個美國科學院所屬的軍事航空委員會召開的會議。軍方在會議中建議發明一種火箭能夠助推重型轟炸機,使它能在很短的跑道上或是航空母艦上迅速起飛。當時傳言納粹德國正在發展火箭,所以美國國防部感到壓力,特別是時間上的緊迫。馮卡門回到學校後立即找馬林納、錢學森等人商議,決定接受這個名為“JATO”的任務。JATO 就是 Jet-Assisted Take Off(噴氣助飛)的縮寫。錢學森原本對火箭就很有興趣,也意識到火箭技術的軍事用途,他的博士論文最後一部分就是探討和論證連續脈沖的火箭推進方法,題目是「探空火箭的飛行分析」。有了“JATO”的任務,在馮卡門的支持下,火箭小組做了一只八英吋長的小火箭吊在實驗室的屋頂上作理論實驗,然後再到山谷裡作規模較大的試驗。如此理論與試驗反復進行,終於在一九四一年8月的火箭試飛取得成功。“JATO”誕生了。“JATO”這種火箭助飛器很快就在二戰時的美國空軍得到戰場應用。1944年德國的V1和V2飛彈發展成功,希特勒開始大量使用飛彈攻擊英國,倫敦不斷遭受飛彈襲擊。美國國防部急如星火,希望加州理工學院的火箭小組能制造出新式飛彈來對付納粹德國。馮卡門和錢學森等研究後認為美國的技術水平和實驗條件比德國差太多,必須耗費巨資建立一個全新的、大型的噴氣推進實驗室,才能設計出射程超過一百英裡以上的飛彈。於是美國軍方投入三百萬美圓正式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實驗室,這就是加州巴沙迪那「噴氣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簡稱 JPL)的誕生。
1944年 V1 飛彈襲擊倫敦。
V1 又稱“飛翔的炸彈”(the flying bomb),身長7.9公尺,翼展5.37公尺,是人類戰爭歷史中第一種導彈,也是最早的巡弋飛彈。V1 最大飛行速度656公裡/小時,最大飛行距離240公裡,飛行高度3,050公尺,全重2,150公斤,彈頭重830公斤。從1944年6月到1945年3月,德國使用大量V1飛彈攻擊英國南部。德國總共制造了三萬枚V1飛彈,用了大約一萬枚攻擊英國,其中 2,419 枚擊中倫敦市區,造成倫敦 6,184人死亡,17,981人受傷。
V1 是一種非常恐怖的飛彈,因為它飛行的時候發出「嘶---- 嘶----」的恐怖聲音,然後突然停止,死一般的沈寂,飛彈開始向下俯沖,接著就是轟然巨響的爆炸。這種恐怖的聲音對人心和士氣造成非常大的沖擊。
JPL 成立後,美國國防部要求 JPL 不僅進行火箭的研究,而且負責制造出可以控制的導彈(台灣稱作「飛彈」,其實「導彈」更為恰當,因為導引是飛彈飛行的重點,火箭一般說來是沒有導引系統的)。JPL 成立時馮卡門是當然的主任(Director),錢學森是研究分析組的組長,林家翹(1962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錢偉長(1955年返回大陸)、郭永懷(1956年返回大陸)等華人科學家都在這段時間為 JPL 效力。
(4)美軍上校錢學森赴德國考察
有了「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州理工學院自然成為美國研發導彈的核心,馮卡門從一九四四年10月起擔任美國空軍科學顧問團的團長,錢學森作為團裡唯一的外國人,配戴可以參與最高軍事機密的金色證章出入五角大廈。
1945年春,盟軍勝利在望,羅斯福總統要求迅速派遣專家前往德國的軍事工業重地探索所有可能的隱密。四月底,馮卡門組建了一個由三十六位專家組成的「科學咨詢團」前往德國。馮卡門受聘擔任這個科學咨詢團的團長,被授與少將軍階;錢學森受聘擔任火箭組的主任,被授予上校軍階。一群美國科學家浩浩蕩蕩前往歐洲訊問德國軍事科學家,收繳德國掌握的軍事科技和最新裝備,並且爭取優秀的德國軍事人才來美國效力。
錢學森參與訊問的第一位德國火箭專家就是馮.布勞恩(Wernher von Braun),他是德國 V1 與 V2 飛彈的總設計師。錢學森讓布勞恩寫出[德國液態燃料火箭發展及未來展望概論],受到美國軍方的重視。美國將布勞恩和他的設計小組都帶到美國。移居美國的布勞恩後來擔任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空間研究設計師,主持設計了「阿波羅4號」太空計劃。
馮卡門與錢學森在德國布隆施維市郊外一片茂密的松林中,意外發現納粹空軍元帥戈林直接領導的、高度秘密的「氣體動力學研究所」。他們不但查驗了研究所,而且還檢驗了高速風洞、實驗室、和所屬工廠等等總共五十幾個偽裝良好的建築物,並且用儀器探測到埋藏在密林深處的數千件機密文件。這些發現使錢學森對德國火箭與炸藥的研制有了深刻的了解。
對我而言,最有意思的是下面兩張照片。(照片欠奉)
1945年四五月間,錢學森跟隨馮卡門訊問馮卡門的老師——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普朗特。這是錢學森(中),馮卡門(右),和普朗特(左)三人會見時的合影。
這張照片是世界氣體動力學三代掌門人的合照:徒弟錢學森,師父馮卡門,和開山祖師爺普朗特。這是一張歷史性的照片,非常有趣。師父和徒弟連手審訊師祖,更是歷史的玩笑。
這張照片我不太能確定地點,應該是德國的哥丁根大學——普朗特執教的大學,也是馮卡門的母校。右邊算起,第一人是錢學森,第二人是馮卡門,第三人是普朗特,最左邊的人不知道是誰。拍攝時間應該是一九四五年5月。
(5)錢學森對美國國防的貢獻
自從1941年火箭助推器發展成功以後,美國軍方不但需要火箭,而且需要培訓一批了解這門新武器的軍官。於是錢學森除了為航空系的研究生講課外,還要為這些軍官開設工程數學原理和噴氣推進原理等課程。這些軍官後來成為美國先進部隊的骨干。在培訓這些軍官研究生的第二年,錢學森編了一部內容豐富的教材,取名[噴氣推進],成為美國第一部全面系統論述噴氣推進的基本原理和火箭性能的著作。此後的十幾年,這部巨著一直是美國研究生和軍事工程師必讀的教材和參考書,被奉為權威性的著作。錢學森對美國國防最大的貢獻是二戰結束,馮卡門率領的三十六人科學咨詢團從德國回來以後,向美國政府提出的書面報告。這時候的錢學森不但從德國帶回豐富的資料,而且走訪了美國各處的研究中心和實驗室,對美國航空事業的發展現況和未來潛力有了全盤了解。科學咨詢團從歐洲回到華盛頓後,便開始整理資料,最後向美國國防部提出了著名的[邁向新高度]研究報告。這份遠景規劃的國防報告一共有九卷,其中第3、4、6、7、8卷和技術情報附錄是出自錢學森之手。
作為「科學咨詢團」的核心成員,並且代表戰勝國審訊代表戰敗國的普朗特和馮.布勞恩,錢學森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而且深刻了解德國在飛機和火箭技術上已經走在美國前面。錢學森總結了歐洲各國特別是德國的科研成果與發展經驗,向美國政府提出戰略性發展的獨創見解和實際可行的技術路線。在[邁向新高度]研究報告中,錢學森翔實論述了高速空氣動力學的發展,涵蓋了脈沖式噴氣發動機、沖壓式噴氣發動機、固態與液態燃料火箭、超音速導彈、以及核能作為飛行動力的可能性等等先進技術,評估這些技術已有的研究成果、目前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的前景。
[邁向新高度]是美國二戰後航空與航天發展的規劃藍圖,它為美國空軍未來50年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從根本上改變了未來戰爭的型態。有了[邁向新高度]所奠定的理論基礎,二十世紀的下半葉美國在航空與航天事業上獲得飛躍的發展,成為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美國專欄作家米爾頓.維奧斯特曾這樣寫道:「錢(學森)是幫助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流軍事強國的科學家銀河中的一顆明亮的星。」
(6)麻省理工學院最年輕的正教授
1946年,錢學森應聘為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的副教授。同年,錢學森在美國的[航空科學期刊]發表題目為「原子能」的論文,提出了原子能如何應用在航空與航天上。他在麻省理工學院舉行一系列的演講,敘述核燃料助推火箭的設想和相關工程問題,引起廣泛的興趣與討論。
一九四七年初,麻省理工學院決定破格提升錢學森為終生職的正教授,並恭請馮卡門教授寫推薦信。在馮卡門的高度推薦下,錢學森成為當年麻省理工學院最年輕的正教授。這一年,錢學森榮升正教授、返國探親、結婚、再回到麻省理工學院的校園繼續研究和教學,一切都那麼的順利和完美。
(7)回到加州理工學院任教
雖然享有麻省理工學院的終身職,錢學森並沒有在這個校園住多久。1948年的夏天,實力雄厚的古根漢基金會(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在加州理工學院和普林斯頓大學各成立一個「噴氣推進中心」。這兩個中心不約而同地熱情邀請錢學森擔任這個中心的主任。加州理工學院新任校長杜布裡奇親自寫信歡迎錢學森回到巴沙迪那的校園來,錢學森接受了他的邀請。第二年,錢學森奔赴加州理工學院,進入他事業充滿曲折的第二階段。
[附文]
錢學森的記者會
by:Xuser
2006/11/07 11:26 
錢學森,號稱「中國飛彈之父」,沒有錢學森,中國的火箭、飛彈、核武、航天科技至少要延緩20年起步。
錢學森畢業於清華大學,並以當時該校大部分學生的出路--「庚款留美學生」的身份赴美深造,成為美國學術界的數學權威之一,而其數學運用則專用於初期火箭研發以及後續的飛彈推進、飛機噴氣引擎、航空氣體動力等領域,在美國,屬於非常重要的科學人物,同時具有參與高度國防機密研究計劃的安全等級。
這種人,對美國相當重要,對中國則非常需要。起初,錢學森違反了「學成歸國服務」的承諾(庚款學生的義務),繼續留在美國;他的想法是,多學一點,多懂一點,以便將來替自己的祖國服務,而且,當時正逢二戰後期以及國共內戰,種種復雜的環境因素,讓他毫無考慮地繼續留在美國。後來,「麥卡錫白色恐怖」興起,美國大抓共產黨,其程度幾與國民黨在大陸「清共」的程度沒有兩樣--栽贓、羅織,無所不用其極,只差沒有刑求或謀殺而已。當時,好萊塢以及學術界因此有許多名人搞得走投無路,不但事業被剝奪,連家庭親友都不得安寧,甚至還有人因此罹患精神疾病。當時,來自中國的有名科學家,就成為被「高度懷疑」的對象了。不幸的是,錢學森是其中之一。經過冗長的調查、漫長的折磨,錢學森先是被判驅逐出境,後來又被限制出境(這是很矛盾的事)。最後,經由「換俘協議」,錢學森與幾十位中國科學家,一起與一批在中國的美國戰俘交換。艾森豪威爾總統親自批准這項協議,後來,有知名的美國學者說,美國人愚蠢至極,送走了錢學森,等於送給中國五個師的軍力,一位曾經是他的上司說:「我寧可殺了他,也不會讓他離開美國」。(四十年後,中國成為除了蘇聯之外,唯一發展出以美國為靶心的洲際彈導飛彈的國家。)一九五五年錢學森與夫人蔣英(蔣百裡之女)以及一雙子女搭乘輪船回國。船到香港轉換火車之際,記者訪問錢學森,以下是他們的對話:
記者:對於你的書籍文件被扣押,你有什麼感想?
錢:此時我不能談這個。
記者:所有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都希望回中國嗎?
錢:我不能談這個。
記者:在你去美國之前,你在哪兒就學?
錢:這根本不重要,我不認為要回答你們。
記者:你能告訴我們,你有哪些朋友還未獲釋?
錢:我們中國人沒有討論美國事務的自由,我也不想回答這個問題。
記者:美國領事館有人來诘問你嗎?
錢:你為什麼不自己去問問美國領事館?
記者:回到中國後,你會住在哪兒?上海、北京、或天津?
錢:(沒有回答)
記者:你的女兒出生在美國嗎?
錢:是的!
記者:那麼,她是美國公民嗎?
錢:這個你可以自己去查。
記者:你女兒會說中國話嗎?
錢:這是我個人的事,我拒絕回答。
記者:你何時和你的太太結婚的?
錢:這離題了。
記者:你什麼時候開始被監視?
錢:我不知道。
一位記者用英文問了一個問題。
錢(笑了笑):我想,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講中國話。
記者:我只會講廣東話和英文。
錢:我想「普通話」在中國用得很普遍,而你是中國人,你應該學講普通話。
大家都笑了。
以上記者會訪談內容,摘自《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一書,在書中,錢學森把記者形容為「找刺激的獵人」,而我們看到這段內容,也會自然回想之前楊振寧博士訪台的時候,我們的記者老爺的表現,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後記:錢學森自從離開美國那一刻起,就公開宣稱他不會再回到美國,因為,美國政府嚴重傷害了他的自尊。(美國政府始終無法證實錢學森曾在美國參加共產黨。)
晚年,他名氣比當年響亮不止數倍,美國友人紛紛邀請他再訪美國;他提出一個條件:美國政府必須為當年驅逐他出境一事公開道歉。美國政府沒有道歉,錢學森也沒有再訪美國。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以上皆摘自中華網社區,請轉載是標注,我也是轉的,如果有需要,也請自行網絡搜索錢老相關事跡
相關資源: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收集於互聯網,本站不承擔任何由於內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爭議和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相關內容,謝謝合作! 聯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電驢下載基地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