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d2k.online]下載基地為您提供軟件、遊戲、圖書、教育等各種資源的ED2K電驢共享下載和MAGNET磁力鏈接下載。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圖書資源 軟件資源 游戲資源 教育資源 其他資源
 電驢下載基地 >> 图书资源 >> 文學圖書 >> 《還吾莊子》掃描版[PDF]
《還吾莊子》掃描版[PDF]
下載分級 图书资源
資源類別 文學圖書
發布時間 2017/7/10
大       小 -
《還吾莊子》掃描版[PDF] 簡介: 中文名 : 還吾莊子 作者 : 沈善增 圖書分類 : 散文隨筆 資源格式 : PDF 版本 : 掃描版 出版社 : 學林出版社 書號 : 9787806680087 發行時間 : 2001年6月1日 地區 : 大陸 語言 : 簡體中文 簡介 : 內容簡介: 《還吾莊子》以現代人的觀點全面闡述了《逍遙游》和《齊物論》,全書知識豐富,解說詳盡,通俗易懂,不失為一本
電驢資源下載/磁力鏈接資源下載:
全選
"《還吾莊子》掃描版[PDF]"介紹
中文名: 還吾莊子
作者: 沈善增
圖書分類: 散文隨筆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學林出版社
書號: 9787806680087
發行時間: 2001年6月1日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內容簡介:
《還吾莊子》以現代人的觀點全面闡述了《逍遙游》和《齊物論》,全書知識豐富,解說詳盡,通俗易懂,不失為一本讓人覺得不得不看之書。讀中國書不能不讀《莊子》,不能不讀《逐吾莊子》。以前讀一些講解佛經的著述,開篇都是從解題著手,而且,從總到分,洋洋灑灑要講一大篇。一個詞一個詞地落實、引申,一個經題可以做成一篇博士論文,覺得這樣非常煩瑣。因此,我第一稿注《逍遙游》時,是沒有題解的。但實際注下來,發現直接切入正文,效果也未必佳。古人解經從題目著手,自有他的道理。尤其是我這次移宮換羽,改走一本正經以莊注莊的路子,考慮再三,還是走這條老路,才是終南捷徑。因為從解題進入,至少有三條好處。
首先,可以看到,《莊子》一書,是作者精心寫成,而非由後學輯錄而成。
《莊子》,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共有五十二篇。到晉代的司馬彪注本,計有內篇七,外篇二十八,雜篇十四,解說三,合五十二篇。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的最早注本——郭象注本,只剩下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合三十三篇。少掉的十九篇,不是郭象沒看到,而是被他認定不是出自莊子之手,有損莊子大家形象而刪去的。在兩晉時代,對五十二篇中哪些是莊子寫的,哪些是後人輯錄的,哪些是不肖之徒假借莊子名義偽托竄入的,各家意見很不一致。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內篇七篇一定出自莊子本人之手,是他老人家一字一句摳出來的,而不是別人根據他的談話記錄整理而成的。形成這條共識的一條充足的理由,就是七篇的題目。七個題目統一都是三個字,而且這三個字明顯是根據整篇的中心思想概括擬就的;不像外篇與雜篇,隨取篇首的二或三字為題。外篇與雜篇的取題法,完全因襲《論語》的作派。《論語》是後人輯錄的,所以各家據之懷疑外篇與雜篇中也有部分甚或全部是後人輯錄的。但不管怎麼說,反過來可以證明內篇是莊子親自動手寫的。
然而這點共識,到近代還是有人提出質疑。齊思和在《莊子引得)的“序’中說:“至於內七篇,則從來學者,皆以為莊周所自撰,疑之者尚鮮。成玄英疏序雲:‘內篇理深,故於篇外,別立篇名。外篇以去,即取篇首二字為題。故陳景元曰:“內七篇目,漆園所命也。”’今按,內七篇目是否為莊子所自定,固難質言,而其著述體例,與外篇雜篇,截然有別,則極明顯。以梁任公之好辨古書,亦謂:‘內篇為莊子自作,無問題。’然余觀《齊物論》篇稱:‘昭文之鼓琴也,。師曠之枝策也,惠施之據梧也,三子之知幾乎!皆其盛者也。故載之末年。’莊周乃惠施之友,若是篇果莊所自為,安得列惠施於古賢之林耶?又《逍遙游》、《齊物論》、《德充符》等篇,皆於篇末附記莊周轶事,亦不似莊周所自為者。再以著述之體裁觀之。戰國以前,無私人著述之事,章學誠已言之矣。最早之私人著述,若《論語》、《孟子》等書,皆用問答之體。殆出於門人後學所記。後儒往往分為篇章,以便誦習,即以篇首二字名其篇。若夫先立一題,然後執筆著論,如《荀子)、《呂氏春秋》、《韓非子》等書,則戰國末年之事。是則內七篇,殆亦後學所述,未必即出於莊周之手欤?”
之所以把齊思和先生這段話引在這裡,是因為我覺得此中很典型地透露出一種習氣,以疑古為能事。這種動辄把不合己意的篇章語句指為後人偽托竄入,乃至抓住幾條就把整本書定為偽書,我在讀注莊各家乃至先秦諸子的注本時,經常碰到。開始對這樣做學問的先生很有些敬畏感,因為他們說起話來指手劃腳的腔調,實在是權威得很,你不服還真不行。像齊思和先生
這麼質疑,是算謙虛得不得了的。讀他們這些論斷,常感到非常慶幸,沒有他們火眼金睛指出來,自己被偽“莊子”騙了賣了還不知道,多麼危險啊!等到後來我按照他們的指點,感到莊子的話怎麼越讀越糊塗,才發覺事情似乎有些不對頭。我好不容易決定不理這些權威人士,從另外的途徑去解《莊子》。待我總算從他們布下的八卦陣中走出來,接近了本來的莊子,我才明白那些權威意見除了別有用心的篡改外,大多是由他們的一孔之見發出的自說自話。
就以齊先生質疑內篇非莊子自作的三條理由來說,都是站不大住腳的。
其一、莊子與惠施是朋友,他怎麼會把惠施列到“古賢”中去?
從《莊子》中看,兩人確實是朋友,但《徐無鬼》篇中有莊子過惠子之墓,發出傷心感慨的片段。所以莊子在《齊物論》中把惠施與昭文、師曠並稱為“皆其盛者也,故載之末年”,完全有這可能,莊周為什麼不可以在惠施死後才開始著書立說呢?而且,惠施死了,莊子失去了探討辯論的對手,才把求道熱忱化作筆底波瀾,也是順理成章的。至於說莊子這段話是“列惠施於古賢之林’,那是齊先生的誤解所致。以我看到的注莊各家,沒有一個弄明白莊子為什麼在這段話裡要把昭文、師曠與惠施並舉。齊先生就想當然地把三者的共同點理解為“賢”了,其實與“賢”是不搭界的。到底共同點是什麼,以後注到時再詳說,這裡賣個關子。此外只需說明,“賢”乃妄測,遑論“古賢”,齊先生的質問落了個空。
在莊子時代,陰陽五行學說才初露端倪,還沒有發展為繁復的系統理論,所以,後面的六種意見,因其太系統、太全息、太數理化,顯見不會是莊子所言之“六氣”。從莊子說“六氣”不加任何解說來看,這“六氣”應該是當時流行的一個概念。考察一下,只有司馬彪的說法可能性最大。此說又有《左傳·昭元年》所載醫和之言可作佐證。《莊子》中還有一處提到“六氣”,見於《在宥》篇:“雲將曰:‘天氣不和,地氣郁結,六氣不調,四時不節。今我願合六氣之精,以育群生,為之奈何?”從這段話中看,“六氣”不是“天氣”與“地氣”,故而李頤、王逸把“天玄”、“地黃”列入“六氣”之中是不對的;但是,前有“天氣”、“地氣”,後有“四時”,可見“六氣”又與氣候有關,所以,“陰,陽,風,雨,晦,明”等可見的天象氣候變化為“六氣’的內容,也是很妥貼的。從這段話可見,古人對天象氣候,有幾種不同的分類法。“天氣”、“地氣”是一種分法,重在空間的廣大、對萬物的涵養。“四時”是一種分法,重在周期性的變化。“六氣”又是一種分類法,重在現象的區別。“天地”強調根本性,“四時”強調周期性,“六氣”強調現象特性。“天地”為體,“四時”為常(也即體的必然表現),“六氣”為用(體的偶然表現,盡管在偶然背後隱藏著必然,偶然性受到必然性的制約,但表現出來,不易看見規律性,像是一種意志行為)。故而,“乘天地之正”後面,不能說“御四時之辯”,而只能說“御六氣之辯’。這兩個分句,照佛家之言來說,“乘天地之正”就是證體,就是禅宗所說“明心見性”,密宗所說“胎藏部”、“蓮花藏”;“御六氣之辯”就是致用,就是顯教而說“普度眾生”,密宗所說“金剛部”、“金剛地’。如果要加個“四時”進去,只能是“通四時之變”。“六氣’中“陰陽”、“晦明’可以互變,“風雨”是相成而不一定能互變,“陰陽”、“風雨’、“晦明”之間則沒有什麼必然聯系,因此,這個“辯”,只能訓為“別”,釋為“變”是不確切的。
只有“乘天地之正”,才能“御六氣之辯”,前者是必要條件,後者是可能結果。而這兩者,又構成“游天窮”的必要條件。“游無窮”才是莊子追求的目標,才是得道的理想境界。這才是“逍遙”。達到“逍遙’的才可稱為“至人”。至人已證大道,已起大用,已得大自在,像這樣的人,他還會受到什麼條件的限制呢?“彼且惡乎待哉?”
“待”也是莊子的語匯系統中一個重要的概念。《說文》:“待,埃也。”段玉裁注:“今人易其語日:‘等’。”從“等待”這原初義,引申出“依靠,仗恃”之義。因為”等待”必須站在一個地方守候著,這個立足點,也就是立場,由立場引出了憑恃。《商君書·農戰》:“國待農戰而安,主待農戰而尊。”又由“依仗”之義,引申出“需要、必須”之義。《韓非子·五蠹》:“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繡。”莊子就是在“依仗”與“必須”之義上使用“待”的,可意譯為“立場”與“條件”。在譯為“條件”時,應考慮到其中蘊有“立場”的意思,這“條件”是指有關“立場”、“依據”的重大條件。“彼且惡乎待哉?”以佛家用語說,就是:“那人還有什麼相可執著呢?”
為什麼說能“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即可“無待”呢?因為達到這一境界,個體就與本體(道)完全同一了,他的自由度等同於道,是無窮大的。無窮大的個體,也就等於個體的消亡,因此,才可以說是“無我”。而這個“無我(小我)”的”我”,才是真正的“我”。因為“我”的本義是“主宰”,也就是自由意志。只有具有無窮大的自由意志,才是真正的自由意志,這樣的自由意志,沒有一絲一毫不自由之處。
需要指出的是,東方哲學,佛家與道家,從一上來就明確這自由意志不是西方神學所謂的“全知全能”,為所欲為。在《序》中我已引過元圭禅師的“佛有三能三不能”之說。這裡,莊子也確立了“游無窮”的邏輯關系,以“乘天地之正”為前提。因此,如果一定要用“唯物’與“唯心”的二元對立來套,那麼,佛家與道家都可以統戰進來壯大“唯物主義”的陣營。因為他們都認為有獨立於主觀意識之外的客觀規律存在,都認為覺悟者就是完全能窮盡、順應、掌握這些規律的人。當然,用“唯物”、“唯心”這樣的理論框架來套佛家與道家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因為東方哲學與西方哲學的立場、觀點、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簡單類比,無助於
弄清其本來面目,只有越抹越糊塗。我們還是以了解莊子的原意為目的。
以上說了我對莊子這幾句話的注解,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郭象是怎麼注的。
“天地者,萬物之總名也。天地以萬物為體,而萬物必以自然為正。自然者,不為而自然者也。故大鵬之能高,斥鴳之能下;椿木之能長,朝菌之能短;凡此皆自然之所能,非為之所能也。不為而自能,所以為正也。故乘天地之正者,即是順萬物之性也;御六氣之辯者,即是游變化之塗也。如斯以往,則何往而有窮哉?所遇斯乘,又將惡乎待哉?此乃至德之人玄同彼我者之逍遙也。苟有待焉,則雖列子之輕妙,猶不能以無風而行,故必得其所待然後逍遙耳,而況大鵬乎?夫唯與物冥,而循大變者,為能無待而常通,豈自通而已哉?又,順有待者不失其所待,所待不失,則同於大通矣。故有待、無待,吾所不能齊也;至於各安其性,天機自張,受而不知,則吾所不能殊也。夫無待猶不足以殊有待,況有待者之巨細乎?”
郭象這段注特別長,可能是所有郭注中最長的一段。郭注很少這樣長篇大論,可見他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故千百年來,不管人們怎麼質疑,郭象總是注莊的第一權威人士。
內容截圖:

目錄:
第一章 逍遙游
題解
鵬飛南徒
堯讓天下於許由
藐姑射之山
大瓠之用
樗與狸狌
第二章 齊物論
題解
今者吾喪我
*缺問王倪
瞿鵲子問長梧子
罔兩問景
莊周夢蝶 
相關資源: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收集於互聯網,本站不承擔任何由於內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爭議和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相關內容,謝謝合作! 聯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電驢下載基地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