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d2k.online]下載基地為您提供軟件、遊戲、圖書、教育等各種資源的ED2K電驢共享下載和MAGNET磁力鏈接下載。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圖書資源 軟件資源 游戲資源 教育資源 其他資源
 電驢下載基地 >> 图书资源 >> 其他圖書 >> 《[Toiffer選版]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福克納集》上海譯文出版社[PDF]
《[Toiffer選版]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福克納集》上海譯文出版社[PDF]
下載分級 图书资源
資源類別 其他圖書
發布時間 2017/7/11
大       小 -
《[Toiffer選版]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福克納集》上海譯文出版社[PDF] 簡介: 中文名 : [Toiffer選版]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福克納集 資源格式 : PDF 版本 : 上海譯文出版社 發行時間 : 1984年 地區 : 大陸 語言 : 簡體中文 簡介 : 威廉·福克納 (William Faulkner l897-1962) 電驢資源 下面是用戶共享的文件列表,安裝電驢後,您可以點擊這些文件名進行下載 [福克納短篇小說集:獻給愛米麗的
電驢資源下載/磁力鏈接資源下載:
全選
"《[Toiffer選版]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福克納集》上海譯文出版社[PDF]"介紹
中文名: [Toiffer選版]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福克納集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上海譯文出版社
發行時間: 1984年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 l897-1962)
電驢資源
下面是用戶共享的文件列表,安裝電驢後,您可以點擊這些文件名進行下載
[福克納短篇小說集: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美)福克納(Faulkner,W.).影印版.pdf 詳情
8.2MB
全選
8.2MB
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 l897-1962),出身名門望族,全名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納。支配這個家族想象力的是福克納的曾祖父威廉·克拉科·福克納老上校。他既是種植園主,又是軍人、作家、政治家。他還是經營鐵路的企業家,他修的鐵路是當地惟一的鐵路。牛津小鎮留下老上校鮮明的痕跡。老上校死後,墳頭矗立著一座8英尺高的意大利大理石雕像。講老上校的傳奇故事成為人人參與的一項儀式。他的曾祖父威廉·克拉克·福克納在密西西比州北部是個很有名的歷史人物,在當年南部邦聯軍內任上校,修建過一條鐵路,州內一個鎮也是以他的名字福克納來命名。他還著有幾本小說和其他一些作品,這種文學傳統一直在家中傳承了下來。福克納作品中的“約翰·薩托裡斯上校”就是在他曾祖父的基礎上創作而來。
但是威廉·福克納的父親卻被普遍認為是一個不肖子孫,他的工作換了一又一個,卻永遠找不到自己安身立命之地。但福克納為他的母親自豪,她意志堅定,自尊心強。屢屢失敗的父親與堅強自尊的母親勢不兩立,在童年,母親經常強迫他在“軟弱”和“堅強”中做出選擇,讓他從小就體驗到深深的分裂和痛苦。威廉·福克納比同齡人長得矮小,整個童年都在希望自己能長得高大些。曾祖的榮耀與父親的落寞構成的巨大反差,家庭的分裂加上身體上的劣勢,促使他對想象力從喜歡發展到依賴。福克納逐漸遠離集體活動,甚至逃學。威廉·福克納把自己看作是曾祖父的孩子,從兒童時代就模仿老上校生活。他棄絕不用父親的名字卡斯伯特,而把家族巨人的名字威廉看成是自己真正的名字。9歲的時候他就開始說,“我要像曾祖爺爺那樣當個作家”——這句話他一再重復,變成一句口頭禅。
福克納筆下的劇情浸染著人物的復雜心理變化,細膩的感情描寫穿插其中。他作品最大的外在特點是綿延婉轉、結構極為繁復的長句子和反復斟酌推敲後選取的精巧詞匯。他一生多產,令很多美國作家羨艷不已,不過也有很多人對其持批評態度。他和風格簡潔明了、干脆利落的海明威更是兩個極端。一般認為他是1930年代唯一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美國現代主義作家,與歐洲文學試驗者喬伊斯、伍爾芙、普魯斯特等人遙相呼應,大量運用意識流、多角度敘述和陳述中時間推移等富有創新性的文學手法。 福克納深受家庭傳統和南方風土人情的影響。他的作品中有南方人特有的幽默感,深入刻畫黑人與白人的地位、相處、矛盾等敏感問題,生動描繪出惟妙惟肖的南方人形象。寫作生涯早期,一位編輯錯將他的名字拼為“Faulkner”,福克納本人也決定將錯就錯使用下去。
福克納也是一位出色的推理小說作家,出版過一系列的犯罪小說《馬棄兵》(Knight’s Gambit),主角為律師加文·施蒂芬斯(Gavin Stevens,也出現在福克納其他一些小說內),對約克納帕塔法郡的人情世故了如指掌。福克納的很多小說都設在這個虛構的約克納帕塔法郡(Yoknapatawpha County)中,原型是他故鄉所在的拉斐特郡(Lafayette)。約克納帕塔法是福克納作品的標志,是文學史上有名的虛構地點之一。他在牛津(密西西比州)的故居也改成了博物館,由密西西比大學管理。
後來他搬到好萊塢,開始了編劇的生涯,為《夜長夢多》(The Big Sleep,1946)和海明威的《猶有似無》(To Have and Have Not)改編電影劇本,導演都是霍華德·霍克斯(Howard Hawks)。福克納和霍克斯的秘書梅塔·卡彭特還有一段戀情。
他也是個出名的酒鬼,縱貫一生都浸泡在酒精之中。據傳他在喜事之後會更豪飲,一喝就會持續很久。而且經常躺在床上喝,還要家人帶酒來陪他。有一則趣聞這樣描繪:1949年得知自己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後,他准備在去斯德哥爾摩之前喝得酩酊大醉。通知的當天,他侄子也拿酒來拜訪,慶祝在一場橄榄球比賽中大獲全勝。雖然當時醉得神志不清,福克納還是將這兩件事的時間放在一起比較,一下子意識到家人是在騙他,改動了去瑞典的日期,為的就是怕他在領獎的時候還醉醺醺的。知道真相後,他還是一直喝到了真正啟程為止。
他在斯德哥爾摩發表的得獎感言是諾貝爾文學獎最精彩的感言之一。他說道:“我拒絕認為人類已經走到了盡頭……人類能夠忍受艱難困苦,也終將會獲勝。”這席發言和他的性格十分吻合。他捐獻了自己獲得的獎金,要“成立一個基金以支持鼓勵文學新人”,最後建立了國際筆會/福克納小說獎。
福克納的小說洩露他一生努力掩飾的一切:他把分裂和痛苦的肇始與勢不兩立的父母的所作所為聯系起來。《押沙龍,押沙龍》中羅莎克爾·德菲爾德小姐在母親的死亡和父親的生存之間進退兩難,發現自己的童年還沒領略就消失了的悲劇,其中有福克納的痛苦的影子。福克納和埃斯特爾青梅竹馬,“小情人”的關系持續多年。但是因為他是一個沒出息的父親生下的不成器的兒子,他看來是個無望的求婚者。雙方的父母都不同意他倆的結合,認為他無固定職業,無前途可言,沒有資格談婚論嫁。眼看著埃斯特爾與人訂婚,“他的世界破碎了。”個人世界的崩潰,外在世界也在瀕臨崩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統治西方近一個世紀的和平、繁榮和進步瀕臨末日。也許自己能在世界的崩潰中有所作為?他夢想實現曾祖父那樣的榮耀,他決心當飛行員。他找到兵站,但被退了回來。人家嫌他身材矮小,體質羸弱。他接連遭受到情人、親人和家鄉征兵站的拋棄,無法在牛津再呆下去了。他踏上了去紐黑文的英國征兵站的征程。到那兒,他編造身份、偽造文件作為英國人威廉·福克納被接收了,受訓當皇家空軍飛行員。他練習柔軟體操、急行軍、學習航空和飛行原理。眼看就要駕機參戰了,孰料戰爭於1918年11月11日結束了。
他於12月初回到牛津,沒有受傷、沒有獎勵、和表揚。失戀加上英雄無用武之地,福克納體味了自己命運的多舛。
碌碌無為的生命,雖然讓他一事無成,但他看到了更加廣闊的世界。福克納獨坐書房時,默然眺望窗外,在日漸消失又日漸興起的世界中,他既看到榮華富貴,也看到殘酷無情:為了讓地上長出可供牟利的東西來,可以不惜奴役一個民族、毀壞一片原野。他看到了庸俗、卑鄙、不擇手段和旺盛的精力。他更看到自己:一個羞怯的苦惱的人,疑慮、恐懼、擔憂,失落感和黑暗感步步逼近,對種種生活問題一籌莫展。若要想在今後一生中保持自尊,必須有所作為,他對自己說。這時,他的內心湧動著兩種互相矛盾的沖動,創造的沖動和破壞的沖動,他回憶,同時進行審判、剖析。這種雙重性日漸成為他處理經歷和往事的慣用方式和特征。他通過想象和模仿的策略,從偉大的祖先身上吸取精神動力的題材。成年以後,他屢次想起那些講到曾祖父的故事,常常激動不已。他的曾祖父成了他生活中的偉大人物,精神向導。像曾祖父那樣成就軍功是不可能了,這時對他來說,小時候“我要像曾祖爺爺那樣當個作家”這句話響徹耳根。活在世上,只有寫作,寫虛構小說,才能駕馭這個魚龍混雜的世界,才能超脫困惑、跨出死胡同、走向寧谧的天地。對於他來說,只有另一個世界足以成為這一個世界的治療。他決定把天才全部貢獻給藝術。
他醉心於過去,忠實於想象。他害怕時光無情流逝,害怕女孩變成女人。福克納把自己的生存環境渲染成浪漫氣息濃郁的世紀末。福克納創造了從憤怒困惑地說話的老是向後看的幽靈昆丁,到不怒不悲、甚至毫不留戀地接受“文化變遷”的拉克裡夫。福克納發現,人生具有亦悲亦喜的雙重性:明知人被時光的洪流沖走,卻無法向時光報復的悲劇性;人雖被時光的洪流沖走,卻可以盡情地享用時光的喜劇性。福克納內心分裂深重,他害怕死於分崩離析,這使他對藝術的依賴逐日加重。他始終有一種恐懼,恐懼有一天不僅創作的狂喜會消失,連創作的欲望以及值得一寫的內容都會消失。這種恐懼只有當他的目光被老作家安德森引導到自己的故鄉上才戛然而止。“我發現這塊郵票大的故土值得一寫,活得多長,一輩子也寫不完。”一個個人物、家族和社會開始在想象中繁殖,場面和情節開始衍生,想象力瘋狂地從一種可能飛到另一種可能,不斷地湧現新發現,像開掘一個金礦。
福克納不停地寫作,不斷有作品發表,卻永遠掙不到足夠的錢。已經寫出了《喧囂與騷動》、《我彌留之際》、《押沙龍,押沙龍》等小說的福克納,並沒有得到相匹配的名聲和金錢。福克納渴望成功,但貧困和默默無聞的生活長期磨練著他。他要一次次的通過寫他非寫不可的東西來謀求生存。福克納已經看清了自己的命運。他發現自己的命運將是不斷地寫書。這樣的命運意味著,他要創作——要侍奉心中的一個夢和一團火:我就這樣創造了自己的宇宙。”許多評論家認定福克納是個題材向後看,而風格和形式向前的作家。這一說法看似辯證深刻卻與事實的本質不符。福克納的小說發生在“南方”,但嚴格意義上,南方只是他的寫作方法,因為他恰好是個南方人,他對南方熟悉,所以他需要南方為他服務。但是他沒有必要恪守南方的歷史事實,而是經想象把玩事實,把它們糅合、增刪、修改,賦予其完全不同於任何事實狀態的新貌,從而創造出一個具有獨特面貌的藝術世界。這個世界對應的是福克納的內心需求、內心真實。他創造著小說中的世界,又甘心讓小說中的世界創造自己。寫作對於福克納來說是生命的需要、生命的組成部分。可以為自己寫作是他一生追求的境界,“一天,我好像關上自己和所有出版商的地址、新書目錄之間的閘門,對自己說,這下我可以寫啦。”為自己寫作意味著挖掘更多私密材料的自由,進一步回溯過去和深入內心。福克納在《野棕榈》中創造了一個人物夏洛特·裡登邁耶,取材於情人梅塔和海倫。福克納用心中的畫筆,把心上人的身世剪輯一番,去掉生日、結婚和工作等經歷,把她畫成一個膽怯、可愛的姑娘。福克納小說中許多人物其實都是他現實生活中的人物的改造。他小說中的歷史,既包括過去,也包括現在和未來。他小說中的地方,即是南方也是北方,即是美國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地方。
1950年,福克納終於出大名了,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功來了,有名有利了,他反而感覺空虛。這時他更加感到,他真正需要的是創作本身。多年來,他建立了獨特的生活方式,即一直抱住自己虛構的世界不能松手。一旦對通向虛構世界的路和虛構世界的聯系失去把握,他生活的信心便會動搖。出人頭地固然比被人冷落好,但是,卻不能給他持久地滿足。寫作中,總有一個個聲音對他歌唱。就像寫第一篇小說《墳墓裡的旗幟》時,寫吉本的聲音呼喚出他最喜愛的凱蒂的形象。一個個的獨特的聲音,匯聚在一起把空蕩蕩的工作室變成熱鬧的王國,把生活中的寂寞和痛苦融化掉。什麼也緩解不了福克納寫作的欲望,金錢、愛情、出名都不能。
他需要不斷地擴大他的王國,把不同的部分聯系起來。寫完一部書後,短暫的舒適、高興和完成感,很快被空虛淹沒。他的創作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也是拒絕毀滅的辦法。《去吧,摩西》是他最後一部重要小說,他進一步探索了“榮譽、真理、憐憫、體貼和忍受悲痛不幸的能力”等他熟悉的題材,刻畫了一個個努力奉行的人。
生平創作
福克納一共寫了19部長篇小說與近百篇短篇小說,其中15部長篇與絕大多數短篇的故事都發生在約克納帕塔法縣,稱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其主要脈絡是這個縣傑弗遜鎮及其郊區的屬於不同社會階層的若干個家族的幾代人的故事,時間從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系中共600多個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個長篇、短篇小說中穿插交替出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聲音與瘋狂》。
批評家普遍認為,從發表《喧嘩與騷動》的1929年到出版《去吧,摩西》的1942年,這13年是福克納文學創作的全盛時期。《喧嘩與騷動》與《沙多裡斯》有類似之處,兩本小說都反映了南方世家的沒落。但《喧嘩與騷動》已擺脫了傳統的現實主義手法,通過人物的內心沖突、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追溯蓄奴制種植園制度的消極影響。《我彌留之際》是福克納的又一力作,寫農婦艾迪·本德侖彌留至死後10天之內的事。《八月之光》寫一個在社會裡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孤獨者被不合理的社會法則支配,受到命運的播弄,終於悲慘地死去。《押沙龍,押沙龍!》通過幾個人的敘述來表現莊園主湯馬斯·塞德潘的興衰史。該作品是福克納創作中最具史詩色彩的一部。它跌宕多姿,有聲有色,悲壯激越,從中可看到古希臘與莎士比亞悲劇的影響。
《去吧,摩西》是一部系列小說,由7篇作品組成。主人公艾薩克·麥卡斯林,是一個莊園主家庭的末代子孫。小說一方面是麥卡斯林家的族長老卡洛瑟斯的兩個支系(白人,包括女兒的後裔;以及黑白混血兒的後裔)的種種辛酸、痛苦的故事。另一方面是有關打獵的幾篇故事。其中最長的一篇《熊》尤為傑出,是美國文學史上寫打獵,寫大森林的最優美的作品,充滿神話色彩,饒有象征意味。
福克納其他重要作品還有《聖殿》、《標塔》、《沒有被征服的》、《野棕榈》、《墳墓的闖入者》、《修女安魂曲》、《寓言》、《掠奪者》等。斯諾普斯三部曲(《村子》、《小鎮》、《大宅》)也很重要。塑造了弗萊姆·斯諾普斯這個精明、狡狯、由原來的窮光蛋變成地方上銀行家的形象,他是南方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

福克納從1957年起擔任弗吉尼亞大學的駐校作家,直到1962年去世。
影響
福克納逝世後,美國以及世界上其他國家對他的評價越來越高,對他的研究本身已經成為一門學問。各國不斷翻譯、介紹他的作品,有些地區(特別是拉美)的作家的創作明顯受到他的影響。福克納已經成為一個現代經典作家,被認為既深刻地反映了社會歷史,同時又是個現代意識很強的作家。他寫了現代社會中人與人的溝通與疏遠,人如何追求、保持自己的“人性”;揭示了西方社會中人性受扭曲與異化的問題。評論家還認為,福克納是挖掘與表現人的內心世界的高手。在許多情況下,他是通過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來塑造人物與表現時代精神的。他還根據自己對現代哲學、現代心理學對人的更深層的理解,形成了一種認知生活的獨特眼光。並根據這種獨特的眼光,相應地創造與采用了一系列新的小說技法,幫助他充分表現出現代人與現代生活的復雜性。在文學語言的運用與創作上,福克納也堪稱大師。他的語言豐富多彩,能提供多種風格的藝術珍品。
30年代,中國對福克納有過零星的介紹與評論,真正的譯介與研究始於80年代。這以後有了福克納一些代表作品的中譯本出版,與此同時,對福克納的研究也取得了相當的進展。
幾部重要作品
《我彌留之際》是繼《喧嘩與騷動》之後又一部意識流小說傑作。母親艾迪原本是傑斐遜鎮的教師,嫁給農民安斯·本德侖後郁郁寡歡,後與巡回牧師有染,生下私生子朱厄爾,從此與周遭環境更是格格不入。艾迪彌留之際,要求丈夫和孩子們把她的遺體送回小鎮安葬,對於艾迪而言,這是表示對於丈夫和環境的最後輕蔑;而對於安斯和孩子們來說,完成她的遺願既是對死者的敬重,也不無驅鬼的迷信,中間還夾雜著一些稀奇古怪的個人利益。扶柩回鄉的一路上,天災人禍、磨難重重:大兒子被車壓斷了腿、成了終身殘廢;私生子在一次火災中被嚴重燒傷;另一個智力不全的兒子因縱火燒棺而被送進瘋人院;女兒為了搞到墮胎藥而被藥房伙計誘奸;拉車的牲畜也被洪水沖走。40英裡的道路居然顛簸了6天,已經發臭的屍體終於到達目的地後,這個家庭頓時星散,只有心思單純的一家之長安斯如願以償地借錢買了一副假牙,並帶著新歡踏上回家之路。《我彌留之際》是一出黑色的、殘酷的喜劇,屍體是小說的中心意象,而死亡是小說的中心主題。它不僅反映了本德侖一家的無能和不幸,也曲折地傳達出一種普遍的沒落情緒,所以,小說不僅是描寫農婦艾迪的彌留之際,也描寫了整個南方的彌留之際。這部作品結構新穎,全書59節,每節是一個人物的意識流。敘述者共有15位,除了本德侖家的7名成員外,還有他們的鄰居、偶遇的旅客和相關人士。他們在不同的場合、從不同的角度講述故事、發表感想和追溯往事,各節之間相互呼應,而艾迪彌留之際的意識流是作品的核心部分,起到解釋和連綴的作用。語言采用南方農民的鮮活口語,卻又人人不同、富於個性。其技巧之精湛,令人歎為觀止。
《聖堂》是福克納第一部獲得大量讀者的小說。波普艾爾出身低微,身材瘦小且性無能,代償心理使他變得極為凶殘,長大後成為匪徒首領,綽號“金魚眼”。他對法官之女、天真的大學生譚波爾施暴,並把她送入一家妓院。霍拉斯律師為了將譚波爾救出火坑,做了許多取證工作。但是在法庭上,譚波爾內心失衡,竟作了偽證,使得波普艾爾逃脫法網。後來,因為涉嫌謀殺警察,波普艾爾再度被捕,雖然他在此案中是無辜的,但因沒有不在場的證據,最後被判處絞刑。波普艾爾始終以倨傲的態度對待法庭,幾乎沒有為自己辯護。《聖堂》揭示了南方法律界“聖堂”的腐敗、社會的暴力與罪惡、以及人性的失衡。金魚眼作惡多端,卻能逃脫法律的懲罰,最後因為沒有犯下的罪行而被處死,體現出法律的荒誕。全書描寫了9次謀殺、1次私刑、1次槍決,折射的是暴力充斥、罪惡橫行的社會現實。譚波爾深陷泥沼,同流合污,為仇人作偽證,喪失了基本的正義感,展現的是人性的淪落。盡管小說運用了通俗偵探小說的模式,亦不乏自然主義的描寫,但是從主題和表現力度來看,仍不失為一部佳作。
《八月之光》是一部具有多重主題的作品,包括兩條情節線索。第一條線索是關於喬·克裡斯默斯的悲劇性故事。這個姓名與耶稣基督近似的孤兒,是一個中產階級白人小姐與墨西哥流浪藝人的私生子,母親分娩時去世,父親被深具種族主義偏見的外祖父槍殺。喬出生後不久便被外祖父遺棄在一所白人孤兒院。5歲時,因窺見保育員的隱私,被保育員誣告有黑人血統,從此被趕出孤兒院。雖然喬的外表與白人無異,但他背負著血統的十字架,因此他的行動“既不像一個白人也不像一個黑人”,與社會相疏離。33歲時,喬流浪到傑斐遜鎮當短工,結識了白人女性喬安娜,二人由相愛而同居。但是,當喬告訴喬安娜自己有黑人血統時,喬安娜提出結束關系。憤怒中喬殺了喬安娜,數天後,喬投案自首,主動接受白人對他的私刑處決。通過喬的命運,作品揭露了黑人在美國南方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批判了種族主義,並體現出對文化偏見和身份認同問題的深刻思索。小說的另一條線索是關於萊娜·格魯夫的喜劇性故事。農村姑娘萊娜天真純潔、信仰虔誠,從阿拉巴馬州來傑斐遜鎮找尋情人。已經有孕在身的萊娜堅信情人會負責地與自己結婚,沒想到事與願違。幸虧遇到好心的工頭拜倫·本奇,在他的幫助下,萊娜生下孩子,最後二人幸福地結合。通過萊娜的故事,反映了作者返樸歸真的思想追求。
《押沙龍!押沙龍!》是福克納自己非常滿意的作品,他特別為小說配了大事記、家譜和約克納帕塔法縣地圖。書名取自《聖經》,本是大衛王對陰謀篡位被殺身死的愛子押沙龍發出的哀歎,福克納借此表達父子反目、兄弟阋牆、命運不可違的悲劇主題。主人公托馬斯·塞德潘出生於一個貧窮的白人家庭,少時立志要跻身貴族階層。他依靠鋼鐵般的意志,終於成為西印度群島的莊園主。就在功成名就之際,卻發現妻子有黑人血統。於是他遺棄了妻兒,帶著一群黑人奴隸前往密西西比,以圖東山再起。很快他在約克納帕塔法發跡,建成莊園“塞德潘百裡地”,同時娶富商之女為妻,生下兒子亨利和女兒朱迪絲。南北戰爭期間,前妻之子查爾斯·邦愛上了同父異母的妹妹朱迪絲,亨利為了避免丑事發生,殺死了異母兄長。從戰爭中歸來的托馬斯·塞德潘試圖重振家業,但終告失敗,於是開始酗酒,並與窮白人瓊斯的外孫女發生關系。憤怒的瓊斯殺死了塞德潘。一度輝煌的大莊園迅速衰敗。多年以後,流浪在外的亨利悄然回來,不久,一場大火將“塞德潘百裡地”化為灰燼。作品通過托馬斯·塞德潘一家的盛衰史,展現19世紀美國南方數代人的遭際與悲歡,揭示南方種植園社會必然滅亡的歷史命運。這部小說結構奇特,並非按照編年史順序講述事件的前因後果,而是打亂時序,通過幾位敘述人的有限視角,使讀者逐步拼接故事、辨別真偽。這種多層次的敘述,使故事保留了一定的空白點,同時具有一種撲朔迷離的效果。
《喧嘩與騷動》是福克納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作家花費心血最多、本人最喜歡的小說。小說講述的是南方沒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劇。老康普生游手好閒、嗜酒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長子昆丁絕望地抱住南方所謂的舊傳統不放,因妹妹凱蒂風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恨疚交加,竟至溺水自殺。次子傑生冷酷貪婪,三子班吉則是個白癡,三十三歲時只有三歲小兒的智能。本書通過這三個兒子的內心獨白,圍繞凱蒂的墮落展開,最後則由黑人女傭迪爾西對前三部分的“有限視角”作一補充,歸結全書。小說大量運用多視角敘述方法及意識流手法,是意識流小說乃至整個現代派小說的經典名著。福克納采用“復合式”意識流的表現手法,通過不同性格、不同遭際、不同品質的人物在不同的時間段內的意識流動來敘述同一個故事的始末,造成了一種意識復合流動的效果。其中雖有部分重復,卻毫無雷同之感,原因在於作者描寫的重心不在凱蒂母女墮落的故事本身,而是該事件在不同人的內心產生的影響及其導致的心靈變化。故事化為三個人物意識流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把讀者引入各種人物的內心世界。小說未按時序展開敘述,需要讀者在閱讀中參與創造,把事件的全過程拼裝完整,這說明表面顛倒混亂的時序下發生的故事有著內在的秩序。作品的敘述角度是由內向外的,敘述者頭腦思緒的不斷變化成為作品內容延展的主線。文中跳躍變幻的思緒不用清晰的文字作交待,而是采用諸如變換字體、口氣、稱謂等手段,需要讀者細心辨別。
《喧嘩與騷動》
長篇小說《喧嘩與騷動》是福克納本人最鐘愛的作品,也是首次全面體現作家的思想傾向和純熟技巧的作品。作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的扛鼎之作,是備受推崇的南方文學傑作;作為一部復線結構的純意識流小說,是廣受好評的現代文學經典。
書名出典於莎士比亞悲劇《麥克白》第五幕第五場、主人公麥克白的著名獨白:“明天,明天,再一個明天,一天接著一天地蹑步前進,直到最後一秒鐘的時間;我們所有的昨天,不過替傻子們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熄滅了吧,熄滅了吧,短促的燭光!人生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台上指手劃腳的拙劣的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臭中悄然退下;它是一個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著喧嘩與騷動,卻找不到一點意義。”的確,小說從內容到形式都體現了這種癡人說夢式的喧囂和混亂,體現了美國南方沒落世家中人生的無意義和深刻的精神危機。
故事發生在20世紀初年、約克納帕塔法縣傑斐遜鎮一個姓康普生的南方世家。這個家族曾經顯赫一時,祖上出過州長和將軍,廣有田地,黑奴成群。但是南北戰爭之後,家族漸趨沒落,只余下一幢破敗的家宅以及一戶黑人傭人,連長子上大學、女兒辦婚宴也要賣了最後的田地才能應付。一家之長康普生先生只知道緬懷過去,發表空論,成天借酒澆愁,致使開辦的律師事務所一敗塗地,最後酒精中毒而死。康普生太太念念不忘自己的南方閨秀身份,她精神抑郁、無病呻吟、自私乖僻,極度地以自我為中心。長子昆丁生性懦弱、多愁善感,懷著對妹妹的病態之愛,19歲時在哈佛大學投河自盡。女兒凱蒂富於生命力,性格開放,由於未婚先孕,便與一位銀行家結婚以掩人耳目,被丈夫發覺後攆回娘家,卻又不為思想保守的家庭所容,只好將私生女小昆丁寄養在父母家裡,漂泊異鄉以出賣色相為生。次子傑生沒有享受到分毫遺產,中學畢業後便做了辦事員,進銀行工作的美夢也因姐姐的離婚丑聞而歸於破滅,他自私自利,冷酷無情,愛錢如命,用種種手段敲詐凱蒂,虐待小昆丁,侵吞凱蒂寄給小昆丁的生活費。小兒子班吉純潔善良,可惜是個白癡,33歲卻只有一個3歲孩子的智力水平,因為試圖強奸鄰居女孩,被做了閹割手術。小昆丁在冷漠無望的環境中長大,17歲時偷了舅舅傑生的不義之財,跟一個劣跡斑斑的流浪藝人私奔。家庭中唯一的亮色來自黑人女傭迪爾西,她是康普生太太出嫁時帶過來的家奴,多年來一直忠心耿耿,不僅擔負起家務重任,還一直保護著班吉、凱蒂、小昆丁等人免受傑生的傷害。
整部小說由四部分組成,各部分敘述者不同,所以又被稱為:“班吉部分”、“昆丁部分”、“傑生部分”和“迪爾西部分”。
第一部分是“班吉部分”,正式標題為“1928年4月7日”。這一天是班吉的33歲生日,迪爾西的小外孫帶他到外面去玩。這一天的見聞與回憶,構成此部分的主要內容。由於班吉沒有時間觀念,過去與現在了無界限,所以他的意識流狂雜混亂,成為一個典型的“愚人所講的故事”。在他回憶的15個場景和幾十個斷片中,能夠依稀拼湊出童年的聖誕節、凱蒂的婚禮、祖母的去世、父親的去世、昆丁的自殺等家族重要事件。在班吉的世界裡,姐姐凱蒂處於不可替代的中心位置,因為凱蒂真正地關心他、呵護他,所以他依賴凱蒂、崇拜凱蒂,為凱蒂的失身而痛哭,為凱蒂的出走而難過。
第二部分是“昆丁部分”,標題為“1910年6月2日”。這是昆丁自殺的那一天。清早,在哈佛的寢室裡,他被手表的滴答聲弄醒。在砸碎手表、打好行李、寫好遺書之後,他乘電車橫穿波士頓。這一天他遭遇很多事——購買自沉用的熨斗、被誤認為誘拐犯而遭逮捕、被朋友保釋、與朋友打架,不過主宰他思想的,是對妹妹凱蒂的耿耿於懷。他回憶起與凱蒂丈夫和情人的兩次不愉快的會面,心緒復雜。昆丁對凱蒂充滿一種不正常的愛憐,既為凱蒂的有辱門風而憤怒,又因自己的無能為力而沮喪。到晚上,昆丁投水自盡。因為昆丁處於高度亢奮狀態,所以他的內心獨白時而緊張,時而渙散。作為大學生所具有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哲理性體悟,與精神恍惚狀態的夢呓和種種潛意識活動一道,構成一股復雜的意識流。
第三部分是“傑生部分”,標題為“1928年4月6日”。這是傑生暴跳如雷的一天,種種不如意接踵而至,包括小昆丁逃學並且與流浪藝人交往;凱蒂來信問及寄給小昆丁的錢;收到情婦來信;還有錯過了在股票上賺錢的機會。傑生痛楚地回憶著家人是如何對不起自己,他對凱蒂母女充滿著怨毒心理。在飯桌上,他冷酷地暗示母親,應該把班吉送進瘋人院、把小昆丁送進妓院。傑生雖然工於心計、富於邏輯,但同時他又是偏執狂和虐待狂,經常發作頭痛病,這使他的敘述也有混亂的一面,特別是其自我表白和辯解,反而使他的扭曲心態暴露無遺。
第四部分是“迪爾西部分”,標題為“1928年4月8日”,改用第三人稱敘述。這天是復活節,早晨,傑生發現小昆丁偷了他的7000元存款逃跑了,於是氣急敗壞地報警。但因為這些錢的大部分是他克扣的凱蒂寄給小昆丁的生活費,無法向警察解釋錢款來源,因此只能自己四處找尋,怎奈毫無結果。女傭迪爾西忙完家務,帶著家人和班吉去黑人禮拜堂做了復活節禮拜。這一部分采用傳統的敘事角度,補充了前三部分沒有交代清楚的情節。迪爾西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目睹了康普生家族的興衰。同時,她的忠誠、仁愛與忍耐,與前三個敘述者的病態性格形成鮮明對照。
《喧嘩與騷動》通過康普生一家的沒落,為南方傳統和貴族精神譜寫了一曲挽歌。“南方騎士”昆丁對老南方傳統戀戀不捨,不過,他雖然保留了貴族式的驕傲,卻缺乏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最終以自殺的方式逃避現實。傑生順應潮流,完全拋棄了貴族價值體系,卻同時喪失了人性,那種資產者的實利主義和市儈精神,殘忍、自私得令人發指。班吉的思想純真得像一面鏡子,但是沒有思考的能力,只不過是一個無法自理的善良的白癡。凱蒂曾經天真活潑,充滿活力,然而後來失足墮落,徹底摧毀了南方淑女形象。一家人的手足相殘,更是破壞了南方重視家庭與親情的傳統。在福克納筆下,老南方已經徹底解體,新南方卻又異化充斥,在絕望之中,唯有正直、善良、樂觀的勞動者迪爾西,體現出人性復活的人道主義理想,那也正是南方的希望所在。
《喧嘩與騷動》顛覆了平鋪直敘的傳統敘事模式,其藝術風格的創新一直為人所稱道。
小說構思巧妙,結構奇特。福克納曾說,“這是一個美麗而悲慘的姑娘的故事”,凱蒂實為小說的中心人物。作者打破了傳統小說的處理方式,通過其他人物對主人公的看法與回憶,塑造出更為飽滿和立體的人物形象。福克納相信:“間接敘述能更加飽含激情;最高明的辦法,莫若表現樹枝的姿態與陰影,而讓心靈去創造那棵樹。”作品從四個不同的側面,展現出凱蒂的“姿態與陰影”,並給了讀者充分的想象空間來“創造”出自己心目中的主人公形象。這種從不同人物視角講述同一個故事的手法,也叫“對位式結構”。
  
在小說中,福克納純熟地運用了意識流手法。作品除了第四部分運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外,其他三部分皆采用第一人稱“我”的敘事方法。三兄弟的意識流活動各有特色,不僅能夠體現白癡、精神崩潰者、偏執狂與虐待狂不同的心理狀態和語言特色,更能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探索他們的意識與潛意識動機,借此塑造人物性格。福克納對意識流手法的運用,堪與愛爾蘭意識流大師喬伊斯媲美。
  
從敘事角度看,小說時空倒置,寓意深刻。全書四部分的敘述時間分別為1928年4月7日、1910年6月2日、1928年4月6日、1928年4月8日。不僅如此,人物在內心獨白中不斷陷入回憶,而且回憶中還有回憶,班吉部分中由現在返回過去的時空切換大約有100次,昆丁部分大約有200次。在此,時序的顛倒有著深刻的含義。書中的人物覺得時間是一種與人為敵的力量,他們始終在與時間搏斗,這種搏斗體現了康普生家族無力抗拒歷史進程的悲劇。薩特曾經指出《喧嘩與騷動》是一本關於時間的書,福克納對時間的處理方式體現了南方文化的“回憶”特質,即對現實的失望、以及從昔日舊夢中覓得安慰的期望。此外,作品吸引讀者去尋找敘述線索、重建時間順序,客觀上也提高了讀者的參與程度、加強了小說的效果。
  
福克納經常使作品的故事、人物、結構與人們熟知的某一典故大體平行,使作品在神話原型這一參照系前得以突破具體內容的限制,從而獲得一種超越時空的意義。在《喧嘩與騷動》中,故事和結構以基督受難周為原型。1928年的三個日期,恰是那一年的基督受難日、復活節前和復活節;1910年昆丁自殺的那個日期,又恰是“聖體節”的第八天。作品與原型既有對應關系、也有反諷關系。比如,復活節前夕是基督下界拯救人類的日子,可憐的班吉正需要拯救;復活節那天小昆丁的出走,與基督臨死留下的箴言“你們要彼此相愛”形成鮮明對立;聖體節是供奉耶稣聖體的節日,昆丁在潛意識中把自己當作耶稣、設法對妹妹的墮落進行救贖,但是他所能奉獻的,不過是自己凡人的生命;小說結尾黑人教堂裡復活節禮拜的場景,也與主題相呼應,頗為耐人尋味。
  
最後,小說的語言別具一格。福克納的文體風格植根於南方文學傳統——演說體散文,並善於運用南方方言,盡管這種口語風格有時不符合書面語的嚴謹規則,但是生動形象。福克納小說中的句子也不同凡響,似乎作者要把一切都塞進一個句子中去,所以迭床架屋、宛若迷宮,無法進行傳統的語法分析。
諾貝爾文學獎
  
1949年作品《我彌留之際》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 “因為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
  
他在獲獎後的演說中,闡明了自己對於寫作目的的看法,寫出了作家應當創作出未曾有過的事物。短小精悍的一篇演說詞包含了深刻的意義。
]福克納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儀式上的致辭
  
我感到這份獎賞不是授予我個人而是授予我的工作的, ——授予我一生從事關於人類精神的嘔心瀝血的工作。我 從事這項工作,不是為名,更不是為利,而是為了從人的 精神原料中創造出一些從前不曾有過的東西。因此,這份 獎金只不過是托我保管而已。作出符合這份獎賞的原意與 目的,與其獎金部分有相等價值的獻詞並不難,但我還願 意利用這個時刻,利用這個舉世矚目的講壇,向那些可能 聽到我說話並已獻身於同一艱苦勞動的男、女青年致敬。 他們中肯定有人有一天也會站到我現在站著的地方來的。 我們今天的悲劇是人們普遍存在一種生理上的恐懼, 這種恐懼存在已久,以致我們已經習慣了。現在不存在 精神上的問題,唯一的問題是:我什麼時候會被炸得粉身碎骨?正因入此,今天從事寫作的男、女青年已經忘 記了人類內心的沖突。然而,只有接觸到這種內心沖突 才能產生出好作品,因為這是唯一值得寫、值得嘔心瀝 血地去寫地題材。 他一定要重新認識這些問題。他必須使自己明白世間 最可鄙的事情莫過於恐懼。他必須使自己永遠忘卻恐懼, 在他的工作室裡除了心底古老的真理之外,不允許任何 別的東西有容身之地。沒有這古老的普遍真理,任何小 說都只能昙花一現,不會成功;這些真理就是愛情、榮譽、憐憫、自尊、同情與犧牲等感情。若是他做不到這 樣,他的氣力終歸白費。他不是寫愛情而是寫情欲,他寫的失敗是沒有人失去可貴東西的失敗,他寫的勝利是 沒有希望、更糟地是,甚至沒有憐憫或同情的勝利。他不是為遍地白骨而悲傷,所以留不下深刻的痕跡。他不 是在寫心靈而是在寫器官。 在他重新懂得這些之前,他寫作時,就猶如站在處於世界末日的人類中去觀察末日的來臨。我不接受人類 末日的說法。因人能傳種接代而說人是不朽的,這很容易。說即使最後一次鐘聲已經消失,消失在再也沒有潮 水沖刷的映在落日余晖裡的海上的最後一塊無用礁石旁時,還會有一個聲音,人類微弱的、不斷的說話聲,這也很容易。但是我不能接受這種說法。我相信人類不僅 能傳種接代,而且能戰勝一切而永存。人之不朽不是因 為在動物中惟獨他永遠能發言,而是因為他有靈魂,有同情心、有犧牲和忍耐精神。詩人和作家的責任就是把 這些寫出來。詩人和作家的特殊光榮就是去鼓舞人的斗 志,使人記住過去曾經有過的光榮——人類曾有過的勇氣、榮譽、希望、自尊、同情、憐憫與犧牲精神——已達到不朽。詩人的聲音不應只是人類的記錄,而應是使人類永存並得到勝利的支柱和棟梁。
目錄:
福克納《喧嘩與騷動》
福克納《八月之光》
福克納《掠奪者》
福克納《墳墓的闖入者》
福克納《我彌留之際》 
相關資源: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收集於互聯網,本站不承擔任何由於內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爭議和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相關內容,謝謝合作! 聯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電驢下載基地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