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d2k.online]下載基地為您提供軟件、遊戲、圖書、教育等各種資源的ED2K電驢共享下載和MAGNET磁力鏈接下載。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圖書資源 軟件資源 游戲資源 教育資源 其他資源
 電驢下載基地 >> 图书资源 >> 計算機與網絡 >> 《CCIE實驗指南[第1卷](CCIE職業發展系列)》(CCIE Practical Studies Volume I )(Karl Solie CCIE #4599)掃描版[PDF]
《CCIE實驗指南[第1卷](CCIE職業發展系列)》(CCIE Practical Studies Volume I )(Karl Solie CCIE #4599)掃描版[PDF]
下載分級 图书资源
資源類別 計算機與網絡
發布時間 2017/7/10
大       小 -
《CCIE實驗指南[第1卷](CCIE職業發展系列)》(CCIE Practical Studies Volume I )(Karl Solie CCIE #4599)掃描版[PDF] 簡介: 中文名 : CCIE實驗指南[第1卷](CCIE職業發展系列) 原名 : CCIE Practical Studies Volume I 作者 : Karl Solie CCIE #4599 譯者 : 李津 CCIE #8794 卓林 CCIE #8867 資源格式 : PDF 版本 : 掃描版 出版社 : 人民郵電出版社 書號 : 7115108722 發行時間 : 2
電驢資源下載/磁力鏈接資源下載:
全選
"《CCIE實驗指南[第1卷](CCIE職業發展系列)》(CCIE Practical Studies Volume I )(Karl Solie CCIE #4599)掃描版[PDF]"介紹
中文名: CCIE實驗指南[第1卷](CCIE職業發展系列)
原名: CCIE Practical Studies Volume I
作者: Karl Solie CCIE #4599
譯者: 李津 CCIE #8794
卓林 CCIE #8867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書號: 7115108722
發行時間: 2002年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英文
簡介:

本書主要目的是用來幫助那些CCIE備選者們通過完成許多實驗來准備CCIE實驗考試。這些實驗是用來測試應試者在參考答案之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些實驗裡的許多內容都是非常有難度的,如果你沒有在實際環境中完成這些實驗,那麼在真正的CCIE考試中就有可能漏掉許多細節,從而導致整個考試的失敗。本書結構遵從OSI模型及網絡自低向高的構建方式。第1部分主要講述物理層和路由器基本的設置和訪問知識。第2部分“LAN模型的建立”和第3部分“采用廣域網互聯局域網”關注數據鏈路層,而第4部分“路由協議”則關注第3層和第4層的內容。第5到第6部分則分別介紹傳輸非路由協議、網絡控制與網絡訪問、增強型網絡協議。每一部分後面都有一個或者多個復雜的實驗。第8部分討論了現在的CCIE實驗認證考試,提供了學習要點和建議以幫助應試者准備CCIE實驗考試,這一部分還包括5套CCIE考試模擬題,以便給應試者一種身臨其境的考試感覺。
  本書主要對象是至少已經獲得了CCNA或者CCDA證書的網絡工程師。這些工程師們在閱讀本書之前都已經對IP地址以及子網等知識有了一個比較深入的理解。而擁有Cisco路由器基礎認識和基本路由器配置經驗對於本書的閱讀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前言回到頂部↑在1993年的下半年,Cisco推出了Cisco 互聯網絡專家認證考試項目,向認證考試提出了挑戰。在過去很多年裡和該認證考試出現之前,人們以前所未有的應試比率來參加各種不同的認證考試。從這些眾多的獲得認證證書的人們中產生了一個新的詞匯:書面認證(paper certification)。這裡的“書面”是指人們不用去碰那些他們需要熟悉的設備就可以通過這些考試。從本質上來說,應試者們的知識都停留在書面上。現在,人們以前花了大量精力去獲取的認證證書已經變得越來越常見和越來越沒有意義了。
市場上已經有了足夠多的這類書面認證證書,因而需要一種新的更加接近於實踐的認證途徑。IT行業不僅僅需要能考核應試者的理論知識,更加需要能夠衡量應試者的實際動手能力。Cisco就是為了這一目的而舉辦了CCIE認證考試。CCIE認證考試的開始之時正是其他認證考試的結束之際,那就是2小時的緊張的筆試考試。只有得到70分以上的分數,應試者才能成為CCIE備選者,才有資格參加CCIE的實驗考試。實驗考試是一個歷時8個半小時的測試,在此期間,CCIE備選者將要把他們所掌握的理論知識用在實驗室的測試中。
本書是第一本由Cisco Systems授權講述CCIE實驗考試的書籍,由9位CCIE共同撰寫,還包含了許多其他CCIE和作者的付出。希望這本書和它的後續書籍能夠讓大家對CCIE實驗考試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能夠幫助有志於成為CCIE的人們更好地准備這一考試。
目的
本書的目的不在於僅僅指導大家如何通過CCIE實驗考試,而是指導工程師們怎樣在實驗室環境裡設計和模擬不同的WAN和LAN環境。從本質上來說,這就是CCIE考試的衡量
原則。希望這本書不僅僅用於學習中,而且也能夠對實際工作有一定參考作用。
寫作之初,我們是想在書中包括在CCIE考試中可能出現的每一個主題。最初的要點包括BGP,IPX,AppleTalk和DECnet等,但是很快我們就意識到很難在一本書裡面包括所有可能的CCIE實驗考試的題目。像BGP這樣的主題,要想達到CCIE的程度,至少也需要100多頁的篇幅才能夠講解清楚。不能夠僅僅因為考試裡面可能有這樣的題目就將其作為一個主題寫進這本書裡。因此,我們現在已經著手寫作《CCIE實驗指南(第2卷)》了。在這本書裡將會把許多沒有寫進第1卷的內容包括進去,像BGP,IPX、多播系統、VPN等等。
本書讀者對象
本書可以作為一本通用的用於配置Cisco路由器的技術參考書。它主要目的是用來幫助那些CCIE備選者們通過完成許多實驗來准備CCIE實驗考試。這些實驗是用來測試應試者在參考答案之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真誠地建議大家完成這些實驗,因為這些實驗裡的許多內容都是非常有難度的。如果你沒有在實際環境中完成這些實驗,那麼在真正的CCIE考試中就有可能漏掉許多細節,從而導致整個考試的失敗。
本書主要對象是至少已經獲得了CCNA或者CCDA證書的網絡工程師。這些工程師們在閱讀本書之前都已經對IP地址以及子網等知識有了一個比較深入的理解。而擁有Cisco路由器基礎認識和基本路由器配置經驗對於本書的閱讀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本書組織結構
本書結構遵從OSI模型及網絡自低向高的構建方式。
第1部分主要講述物理層和路由器基本的設置和訪問知識。第2部分“LAN模型的建立”和第3部分“采用廣域網互聯局域網”關注數據鏈路層,而第4部分“路由選擇協議”則關注第3層和第4層的內容。每一部分後面都有一個或者多個復雜的實驗。建議在查看實驗的答案之前,應獨立完成設計和實驗搭建,以便對這些復雜的實驗有一個清楚深入的理解。
本書的主要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 第1部分,“建立網絡互聯模型” ——這一部分講述了路由器的基本和高級設置,包括16位引導寄存器,路由器和交換機的密碼恢復,控制台訪問以及訪問服務器的配置問題。這一部分還包括網絡互聯模型的建立,像幀中繼交換,電纜的類型以及搭建一個復雜的模擬網絡所需設備。
· 第2部分,“LAN模型的建立”——這一部分包括配置Catalyst以太網和令牌環系列交換機的詳細信息。包括Catalyst2900/3500、4000/5000/6000以太網交換機和3920令牌環交換機等。該部分還涵蓋了VLAN、VTP、VLAN中繼協議(Trunking Protocol)、生成樹協議(Spanning Tree Protocol)等方面的詳細內容。
· 第3部分,“采用廣域網互聯局域網”——這一部分介紹了廣域網中數據鏈路層協議的配置問題,包括HDLC、PPP、幀中繼、語音傳輸,ISDN與ATM等的詳細配置信息。
· 第4部分,“路由選擇協議”——這一部分主要講述內部路由協議及其配置問題,包括RIP、RIP v2、IGRP、OSPF和EIGRP等信息。
· 第5部分,“不可路由協議的傳輸”——這一部分是很大的一個章節,講述了透明路由橋,綜合路由橋接,源路由橋接,遠程源路由橋接以及增強型數據鏈路層交換等方面的詳細知識。
· 第6部分,“網絡控制與網絡訪問”——這一部分專門講述了配置與應用IP訪問控制列表的不同方法,包括標准與擴展型訪問控制列表以及動態訪問控制列表的配置問題。二進制換算問題和通配符問題也在這一部分進行詳細論述。
. · 第7部分,“增強型網絡協議” ——這一部分分成3個章節來講述Cisco路由器上較常見的一些特性,包括NAT、HSRP、NTP/SNTP等,還講述了對每一特性的詳細配置信息。
· 第8部分,“CCIE准備與自我評估”——這一部分討論了現在的CCIE實驗認證考試,提供了學習要點和建議以幫助應試者准備CCIE實驗考試。這一部分還包括5套CCIE考試模擬題,以便給應試者一種身臨其境的考試感覺。

目錄:
第1部分 建立網絡互聯模型
第1章 建立網絡互聯模型的關鍵組件 5
1.1 確定建立網絡互聯模型的關鍵組件 6
1.2 訪問服務器 6
1.3 建立局域網(LAN)模型 9
1.3.1 采用集線器與MAU建立LAN的模型 9
1.3.2 采用交換機建立LAN的模型 10
1.3.3 采用路由發起源或主干路由器仿真LAN 10
1.3.4 利用以太網反接電纜建立LAN模型 11
1.4 廣域網連接方法的仿真 12
1.4.1 采用特定反接電纜連接含內置或外置CSU/DSU的路由器實現WAN的建模 12
1.4.2 采用V.35 DTE-DCE電纜建立WAN的模型 13
1.4.3 采用HDLC和CSU/DSU上的環路插頭來仿真WAN 16
1.4.4 將一台Cisco路由器作為幀中繼或X.25交換機來建立WAN的模型 17
1.5 實驗室中路由器,Cisco IOS軟件以及內存的要求 18
1.6 測試主機與數據仿真 19
1.7 建立網絡互聯模型框架關鍵組件的配置 20
1.7.1 獲取特權訪問:16位的引導寄存器 20
1.7.2 Cisco IOS軟件的升級 36
1.7.3 訪問服務器的設置與使用 41
.1.7.4 幀中繼交換機的配置 44
1.7.5 配置路由發起源或主干路由器 51
1.7.6 配置模擬遠程訪問 52
1.7.7 設置Microsoft Windows 95/98 網絡 61
1.8 第1章實驗指南: 簡介 63
1.9 實驗1:密碼恢復—第1部分 63
1.9.1 實驗說明 63
1.9.2 實驗內容 63
1.9.3 實驗目的 64
1.9.4 所需設備 64
1.9.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64
1.10 實驗1:密碼恢復—第2部分 64
1.10.1 實驗步驟 64
1.11 實驗2:Catalyst 5500交換機的密碼恢復第1部分 68
1.11.1 實驗說明 68
1.11.2 實驗內容 68
1.11.3 實驗目的 68
1.11.4 所需設備 68
1.11.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68
1.12 實驗2:Catalyst 5500交換機的密碼恢復第2部分 69
1.12.1 實驗步驟 69
1.13 實驗3:升級IOS以及從TFTP服務器恢復配置第1部分 69
1.13.1 實驗說明 69
1.13.2 實驗內容 70
1.13.3 實驗目的 70
1.13.4 所需設備 70
1.13.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70
1.14 實驗3:升級IOS以及從TFTP服務器恢復配置第2部分 71
1.14.1 實驗步驟 71
1.15 實驗4:訪問服務器的配置第1部分 74
1.15.1 實驗說明 74
1.15.2 實驗內容 74
1.15.3 實驗目的 74
1.15.4 所需設備 75
1.15.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75
1.16 實驗4:訪問服務器的配置第2部分 75
1.16.1 實驗步驟 75
1.17 實驗5:幀中繼交換機的配置第1部分 77
1.17.1 實驗說明 77
1.17.2 實驗內容 78
1.17.3 實驗目的 78
1.17.4 所需設備 78
1.17.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78
1.18 實驗5:幀中繼交換機的配置第2部分 79
1.18.1 實驗步驟 79
1.19 實驗6:遠程訪問實驗室的配置第1部分 81
1.19.1 實驗說明 81
1.19.2 實驗內容 82
1.19.3 實驗目的 82
1.19.4 所需設備 82
1.19.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82
1.20 實驗6:遠程訪問實驗室的配置第2部分 83
1.20.1 實驗步驟 83
第2部分 LAN模型的建立
第2章 LAN協議:Catalyst以太網和令牌環交換機的配置 89
2.1 以太網:協議發展簡史 90
2.2 以太網技術概覽 92
2.2.1 以太網的工作原理 92
2.3 802.1d生成樹協議(STP) 96
2.3.1 生成樹(STP)工作原理 96
2.3.2 STP 定時器 100
2.4 以太網交換技術 101
2.4.1 廣播域與沖突域 102
2.4.2 虛擬局域網(VLAN) 103
2.4.3 VTP和中繼協議 105
2.4.4 Catalyst以太網交換機的設置 110
2.5 令牌環:已有30年歷史,仍然在使用 149
2.6 令牌環技術概覽 150
2.6.1 令牌環的工作原理 150
2.7 令牌環交換技術 152
2.8 令牌環網橋中繼功能(TrBRF)與令牌環集中器中繼功能(TrCRF) 152
2.9 在Catalyst 3920上配置令牌環交換 155
2.9.1 交換機的配置界面 156
2.9.2 信息統計界面 157
2.9.3 下載/上傳界面 158
2.9.4 復位界面 158
2.9.5 在Catalyst 3920交換機上設置VLAN 158
2.10 更多練習:以太網/令牌環網實驗 165
2.11 實驗7:以太交換、VLAN中繼和生成樹根布局第1部分 165
2.11.1 實驗說明 165
2.11.2 實驗內容 166
2.11.3 實驗目的 166
2.11.4 所需設備 168
2.11.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168
2.12 實驗7:以太交換、VLAN中繼和生成樹根布局第2部分 168
2.12.1 實驗步驟 168
2.13 實驗8:用Catalyst 3920配置令牌環交換網絡第1部分 180
2.13.1 實驗說明 180
2.13.2 實驗內容 180
2.13.3 實驗目的 180
2.13.4 所需設備 180
2.13.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181
2.14 實驗8:用Catalyst 3920配置令牌環交換網絡第2部分 181
2.14.1 實驗步驟 181
第3部分 采用廣域網互連局域網
第3章 WAN協議與技術:高級數據鏈路控制(HDLC) 191
3.1 HDLC的兼容性和簡易性 192
3.1.1 HDLC的設置 194
3.1.2 HDLC的“Big show”和“Big D" 195
3.1.3 show interface serial_interface 命令 195
3.1.4 show controllers serial_interface 命令 196
3.1.5 debug serial interface 命令 196
3.2 實驗9:HDLC的配置第1部分 201
3.2.1 實驗說明 201
3.2.2 實驗內容 201
3.2.3 實驗目的 201
3.2.4 所需設備 201
3.2.5 物理設計和實驗准備 201
3.3 實驗9:HDLC的配置第2部分 202
3.3.1 實驗步驟 202
第4章 WAN協議與技術:點對點協議(PPP) 207
4.1 PPP的多種用途 209
4.1.1 在同步串行鏈路上配置PPP 209
4.1.2 在模擬撥號鏈路的異步端口上進行PPP配置 211
4.1.3 PPP數據壓縮的配置 229
4.1.4 配置多鏈路捆綁PPP 230
4.1.5 PPP的LAPB和LQM的配置 232
4.1.6 PPP和DDR的“Big show”和“Big D" 233
4.1.7 PPP回撥設置 235
4.2 實驗10:在異步撥號連接上配置PPP、PAP和數據壓縮第1部分 235
4.2.1 實驗說明 235
4.2.2 實驗內容 235
4.2.3 實驗目的 236
4.2.4 所需設備 236
4.2.5 物理設計和實驗准備 236
4.3 實驗10:在異步撥號連接上配置PPP、PAP和數據壓縮第2部分 237
4.3.1 實驗步驟 237
4.4 實驗11:同步鏈路上的PPP、CHAP和LQM 配置第1部分 244
4.4.1 實驗說明 244
4.4.2 實驗內容 244
4.4.3 實驗目的 244
4.4.4 所需設備 245
4.4.5 物理設計和實驗准備 245
4.5 實驗11:同步鏈路上的PPP、CHAP和LQM配置第2部分 245
4.5.1 實驗步驟 245
4.6 實驗12:同步鏈路的PPP模擬撥號備份第1部分 250
4.6.1 實驗說明 250
4.6.2 實驗內容 250
4.6.3 實驗目的 251
4.6.4 所需設備 251
4.6.5 物理設計和實驗准備 251
4.7 實驗12:同步連接的PPP模擬撥號備份第2部分 252
4.7.1 實驗步驟 252
第5章 WAN協議與技術:幀中繼 261
5.1 幀中繼的相關術語 261
5.2 幀中繼技術概覽 263
5.2.1 幀中繼LMI的操作 264
5.3 幀中繼的配置 266
5.3.1 實例:配置混合型幀中繼網絡 268
5.4 幀中繼的“Big show”和“Big D”命令 272
5.4.1 show frame-relay pvc 命令 273
5.4.2 show frame-relay lmi 命令 274
5.4.3 show frame-relay map 命令 275
5.4.4 debug frame-relay lmi 命令 276
5.5 其他幀中繼配置命令 277
5.6 幀中繼流量整形的設置 278
5.6.1 實例: 幀中繼流量整形的配置 280
5.7 實驗13:配置幀中繼網絡與控制幀中繼ARP第1部分 282
5.7.1 實驗說明 282
5.7.2 實驗內容 282
5.7.3 實驗目的 282
5.7.4 所需設備 283
5.7.5 物理設計和實驗准備 283
5.8 實驗13:配置幀中繼網絡與控制幀中繼ARP第2部分 285
5.8.1 實驗步驟 285
5.9 實驗14:幀中繼網絡、數據整形、OSPF及DLSw/LLC2配置第1部分 291
5.9.1 實驗說明 291
5.9.2 實驗內容 292
5.9.3 實驗目的 292
5.9.4 所需設備 292
5.9.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292
5.10 實驗14:幀中繼網絡、數據整形、OSPF及 DLSw/LLC2的配置第2部分294
5.10.1 實驗步驟 294
第6章 WAN協議與技術:通過多協議傳輸語音 301
6.1 模擬電話技術簡介 302
6.1.1 電話呼叫的組件 302
6.1.2 電話信令 303
6.1.3 本地環路 305
6.1.4 語音交換機 305
6.1.5 中繼 306
6.1.6 中繼搶占信令的類型 308
6.1.7 中繼監控 313
6.1.8 2線到4線轉換和回音 315
6.2 數字語音技術 315
6.2.1 模擬信號的數字化 316
6.2.2 模擬信號到數字信號的轉換過程 316
6.2.3 數字語音插入 319
6.2.4 信道信令類型和幀格式 319
6.3 Cisco語音產品 321
6.3.1 Cisco 1750 321
6.3.2 Cisco 2600 321
6.3.3 Cisco 3600 321
6.3.4 Cisco MC3810 321
6.3.5 Cisco 7200 322
6.3.6 Cisco語音路由器的比較 322
6.4 實驗15:通過幀中繼、IP和ATM傳輸語音 322
6.4.1 實驗說明 322
6.4.2 實驗內容 322
6.4.3 實驗目的 323
6.4.4 所需設備 323
6.5 實驗15a:VoFR的配置第1部分 323
6.5.1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323
6.5.2 語音端口的配置與驗證 324
6.6 實驗15a:VoFR的配置第2部分 326
6.6.1 實驗步驟 326
6.7 實驗15b:VoIP的配置第1部分 330
6.7.1 所需設備 330
6.7.2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331
6.8 實驗15b:VoIP的配置第2部分 331
6.8.1 實驗步驟 331
6.9 實驗15c:VoATM的配置第1部分 336
6.9.1 所需設備 336
6.9.2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337
6.10 實驗15c:VoATM的配置第2部分 337
6.10.1 實驗步驟 337
6.11 實驗15d:可選實驗,私有專線自動振鈴(PLAR)連接 341
第7章 WAN協議與技術: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 345
7.1 ISDN的發展、組成和結構 345
7.1.1 ISDN組件和參考點 346
7.1.2 ISDN分層 348
7.1.3 ISDN數據封裝格式 348
7.2 ISDN配置基礎 348
7.3 按需撥號路由(DDR)的配置 350
7.3.1 第1步:ISDN交換機類型和SPID信息的設置 351
7.3.2 第2步:指定用戶所期望的數據 352
7.3.3 第3步:撥號信息的設置 352
7.3.4 第4步:配置高級可選參數 358
7.4 ISDN調試的“Big show”和“Big D”命令 403
7.4.1 ISDN的“Big show" 403
7.4.2 ISDN的“Big D" 408
7.5 技巧和竅門 411
7.6 ISDN實驗 412
7.7 實驗16:配置ISDN上的PPP認證、回撥和多鏈路連接 412
7.7.1 實驗16的解決方案 413
7.7.2 實驗16解決方案的討論 418
7.8 實驗17:配置ISDN上OSPF按需電路 418
7.8.1 實驗17的解決方案 419
7.8.2 實驗17 解決方案的討論 425
7.9 總結 426
第8章 WAN協議與技術:異步傳輸模式(ATM) 429
8.1 ATM實驗學習所需的特定組件 431
8.2 RFC 2684的配置 434
8.2.1 PVC的配置 434
8.2.2 SVC的配置 438
8.3 RFC 2225(經典IP)的配置 443
8.3.1 PVC的配置 443
8.3.2 SVC的配置 445
8.4 實驗18:Cisco 7XXX路由器上的PVC,RFC 2684的配置第1部分 449
8.4.1 實驗說明 449
8.4.2 實驗內容 449
8.4.3 實驗目的 450
8.4.4 所需設備 450
8.4.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450
8.5 實驗18:Cisco 7XXX路由器上的PVC,RFC 2684的配置第2部分 451
8.5.1 實驗步驟 451
8.6 實驗19:在Cisco 7XXX路由器上利用SVC對經典IP,RFC 2225進行配置第1部分 455
8.6.1 實驗說明 455
8.6.2 實驗內容 456
8.6.3 實驗目的 456
8.6.4 所需設備 456
8.6.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456
8.7 實驗19:在Cisco 7XXX路由器上利用SVC對經典IP、RFC 2225進行配置第2部分 457
8.7.1 實驗步驟 457
8.8 總結 461
第4部分 路由選擇協議
第9章 距離矢量協議:路由信息協議版本1和版本2(RIP-1和RIP-2) 473
9.1 RIP技術概覽 473
9.1.1 有類路由(僅RIP-1) 474
9.1.2 無類路由(僅RIP-2) 475
9.2 RIP-1和RIP-2的配置 476
9.2.1 RIP-1的配置 476
9.2.2 RIP-2的配置 477
9.2.3 RIP的“Big show”和“Big D" 478
9.2.4 show ip protocols {summary}命令 479
9.2.5 show ip route命令 479
9.2.6 debug ip rip {events}命令 480
9.3 RIP更新信息的調整、重分布和控制 480
9.4 RIP默認路由 484
9.5 實驗20:集成RIP網絡:重分布、路由的過濾和控制第1部分 485
9.5.1 實驗說明 485
9.5.2 實驗內容 485
9.5.3 實驗目的 486
9.5.4 所需設備 486
9.5.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486
9.6 實驗20:集成RIP網絡:重分布、路由的過濾和控制第2部分 488
9.6.1 實驗步驟 488
第10章 距離矢量協議:內部網關路由選擇協議(IGRP) 495
10.1 IGRP技術概覽 496
10.1.1 IGRP的路由類型 497
10.1.2 IGRP的度量 498
10.2 IGRP的配置 499
10.2.1 IGRP的“Big show”和“Big D” 499
10.3 IGRP更新信息的調整、重分布和控制 502
10.3.1 非等價路由開銷的負載平衡 503
10.3.2 IGRP的非等價路由開銷的負載平衡的配置 504
10.3.3 IGRP和EIGRP的集成和移植 507
10.3.4 IGRP和默認路由 509
10.4 實驗21:配置IGRP:默認路由、路由過濾和非等價負載平衡第1部分 510
10.4.1 實驗說明 510
10.4.2 實驗內容 510
10.4.3 實驗目的 511
10.4.4 所需設備 512
10.4.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512
10.5 實驗21:配置IGRP:默認路由、路由過濾和非等價負載平衡第2部分 512
10.5.1 實驗步驟 512
第11章 混合協議:增強型內部網關路由選擇協議(EIGRP) 521
11.1 EIGRP技術概覽 522
11.1.1 EIGRP的度量 522
11.1.2 EIGRP的鄰居路由器 528
11.1.3 EIGRP的可靠傳輸協議(RTP) 529
11.1.4 擴散刷新算法(DUAL) 530
11.1.5 協議相關模塊 531
11.2 水平分隔 531
11.3 EIGRP的配置 533
11.4 EIGRP的“Big show”和“Big D”命令 534
11.4.1 show ip eigrp neighbors命令 534
11.4.2 show ip eigrp topology命令 535
11.4.3 show ip protocols命令 536
11.4.4 show ip route命令 537
11.4.5 debug eigrp packets命令 537
11.4.6 eigrp log-neighbor-changes命令 538
11.5 調整EIGRP的更新信息 538
11.6 EIGRP的重分布和路由控制 539
11.6.1 實例:EIGRP重分布的應用 540
11.6.2 實例:EIGRP路由控制的應用 544
11.7 EIGRP的匯總 546
11.7.1 通過匯總控制查詢范圍以及SIA路由的問題 546
11.7.2 EIGRP的自動匯總功能 548
11.7.3 EIGRP的手動匯總或路由聚合 550
11.8 EIGRP的默認路由 552
11.9 EIGRP的存根路由 554
11.10 EIGRP的等價路由開銷和非等價路由開銷的負載平衡 556
11.11 實驗22:配置EIGRP:路由重分布、匯總以及存根路由第1部分 558
11.11.1 實驗說明 558
11.11.2 實驗內容 558
11.11.3 實驗目的 558
11.11.4 所需設備 559
11.11.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559
11.12 實驗22:配置EIGRP:路由重分布、匯總以及存根路由第2部分 560
11.12.1 實驗步驟 560
11.13 實驗23:配置EIGRP網絡:默認路由、路由的管理與過濾第1部分 570
11.13.1 實驗說明 570
11.13.2 實驗內容 570
11.13.3 實驗目的 570
11.13.4 所需設備 571
11.13.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571
11.14 實驗23:配置EIGRP網絡:默認路由、路由的管理與過濾第2部分 572
11.14.1 實驗步驟 572
第12章 鏈路狀態協議: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OSPF) 581
12.1 OSPF技術概覽 582
12.1.1 OSPF的Hello協議 583
12.1.2 OSPF的鄰居路由器和網絡類型 584
12.1.3 指定路由器(DR)和備份指定路由器(BDR) 584
12.1.4 OSPF的路由器標識(RID) 585
12.1.5 OSPF的基本鄰接關系 587
12.1.6 最短路徑樹(SPF)和OSPF的度量代價 590
12.1.7 OSPF的路由器類型、區域以及LSA 591
12.1.8 OSPF的確認信號 595
12.1.9 OSPF的路徑類型 595
12.2 配置OSPF 597
12.2.1 實例:在幀中繼中配置多OSPF區域的類型 599
12.3 OSPF 的“Big show”和“Big D”命令 609
12.3.1 show ip ospf neighbors命令 610
12.3.2 show ip ospf database命令 611
12.3.3 show ip ospf interface命令 612
12.3.4 show ip route命令 613
12.3.5 show ip ospf命令 613
12.3.6 debug ip ospf adj和debug ip ospf events命令 614
12.3.7 log-adjacency-changes/show log命令 615
12.3.8 clear ip ospf process 615
12.4 OSPF的存根區域配置 615
12.5 OSPF的調整 616
12.6 減少OSPF的擴散 616
12.7 OSPF重分布和路由控制 617
12.7.1 用於控制路由過濾和重分布的命令 617
12.7.2 用於改變OSPF的路由選擇的命令 617
12.7.3 實例:路由的過濾和重分布 618
12.8 OSPF的匯總功能 622
12.9 OSPF的默認路由 625
12.10 OSPF的認證 627
12.10.1 類型I認證方式 627
12.10.2 類型II認證方式 627
12.10.3 類型I和類型II認證實例 628
12.11 OSPF按需電路和備份 629
12.11.1 堅持OSPF的設計規則 629
12.11.2 OSPF按需電路 630
12.11.3 Area 0 的設計准則 630
12.12 OSPF的虛鏈路 630
12.13 實驗24:配置OSPF:多域路由、認證、路徑管理和默認路由第1部分632
12.13.1 實驗說明 632
12.13.2 實驗內容 632
12.13.3 實驗目的 632
12.13.4 所需設備 633
12.13.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633
12.14 實驗24:配置OSPF:域間路由、認證、路徑管理和默認路由第2部分 635
12.14.1 實驗步驟 635
12.15 實驗25:配置OSPF:多域路由、路由的重分布與匯總功能第1部分 645
12.15.1 實驗說明 645
12.15.2 實驗內容 646
12.15.3 實驗目的 646
12.15.4 所需設備 646
12.15.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647
12.16 實驗25:配置OSPF:多域路由、路由的重分布與匯總功能第2部分 648
12.16.1 實驗步驟 648
第5部分 不可路由協議的傳輸
第13章 配置橋接和增強數據鏈路交換(DLSW+) 665
13.1 透明橋接(Transparent Bridging) 666
13.1.1 透明橋接的工作 666
13.1.2 透明橋接的配置 669
13.1.3 透明橋接模型 671
13.1.4 透明橋接的檢驗,透明橋接和STP的“Big show”命令 673
13.2 綜合路由和橋接 675
13.2.1 IRB的注意點 675
13.2.2 配置IRB 676
13.2.3 實例:IRB的配置 677
13.3 源路由橋接(SRB) 682
13.3.1 源路由橋接(SRB)概覽 683
13.3.2 源路由橋接(SRB)的配置 686
13.3.3 實例:遠程源路由橋接的配置 693
13.3.4 其他SRB功能與特性的配置 699
13.4 增強數據鏈路交換(DLSw+) 703
13.4.1 DLSw+的特性 704
13.4.2 DLSw+技術概覽 705
13.4.3 DLSw+的配置 710
13.4.4 實例:DLSw TCP 和 FST 對等體 712
13.4.5 DLSw+的“Big show”和“Big D”命令 717
13.4.6 DLSw+的高級配置 722
13.5 網橋環境下的數據過濾 735
13.5.1 對服務接入點(SAP)的過濾 735
13.5.2 MAC地址的過濾 737
13.5.3 NetBIOS名稱的過濾 737
13.5.4 實例:網橋環境中的過濾 737
13.6 實驗26:透明橋接、遠程源路由橋接(RSRB)和LSAP過濾第1部分 738
13.6.1 實驗說明 738
13.6.2 實驗內容 738
13.6.3 實驗目的 739
13.6.4 所需設備 740
13.6.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740
13.7 實驗26:透明橋接、遠程源路由橋接(RSRB)和LSAP過濾第2部分 741
13.7.1 實驗步驟 741
13.8 實驗27:DLSw+的TCP、LLC2、混雜、動態以及備份對等體的配置第1部分 751
13.8.1 實驗說明 751
13.8.2 實驗內容 752
13.8.3 實驗目的 754
13.8.4 所需設備 754
13.8.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754
13.9 實驗27:DLSw+的TCP、LLC2、混雜、動態以及備份對等體的配置第2部分 755
13.9.1 實驗步驟 755
13.10 實驗28:DLSw+的可達性,邊界對等體,按需對等體和彈性對等體的配置第1部分 764
13.10.1 實驗說明 764
13.10.2 實驗內容 764
13.10.3 實驗目的 765
13.10.4 所需設備 766
13.10.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766
13.11 實驗28:DLSw+的可達性,邊界對等體,按需對等體和彈性對等體的配置第2部分 766
13.11.1 實驗步驟 766
第6部分 網絡控制與網絡訪問
第14章 理解IP訪問控制列表 777
14.1 理解訪問控制列表的工作方式 778
14.2 訪問控制列表、反向掩碼和二進制算術 779
14.3 標准訪問控制列表 781
14.4 擴展訪問控制列表 784
14.5 訪問控制列表的顯示 790
14.6 動態訪問控制列表 791
14.7 命名訪問控制列表 794
14.8 實驗29:配置訪問控制列表、命名訪問控制列表以及EIGRP路由過濾第1部分 795
14.8.1 實驗說明 795
14.8.2 實驗內容 795
14.8.3 實驗目的 796
14.8.4 所需設備 796
14.8.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796
14.9 實驗29:配置訪問控制列表、命名訪問控制列表以及EIGRP路由過濾第2部分 797
14.9.1 實驗步驟 797
14.10 實驗30:利用命名訪問控制列表配置動態訪問控制列表和數據過濾
第1部分 803
14.10.1 實驗說明 803
14.10.2 實驗內容 803
14.10.3 實驗目的 803
14.10.4 所需設備 804
14.10.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804
14.11 實驗30:利用命名訪問控制列表配置動態訪問控制列表和數據過濾第2部分 805
14.11.1 實驗步驟 805
第7部分 增強型網絡協議
第15章 配置網絡地址轉換(NAT) 813
15.1 NAT技術概覽 813
15.1.1 NAT的術語 814
15.2 NAT和RFC 1918 816
15.3 NAT的配置 817
15.3.1 NAT動態轉換方式的配置 818
15.3.2 NAT靜態轉換方式的配置 820
15.3.3 簡單IP和端口地址轉換(PAT)的配置 821
15.4 NAT的“Big show”和“Big D”命令 824
15.5 NAT轉換的清除和改變 826
15.6 NAT的局限性以及使用 826
15.7 NAT與非標准FTP端口號 827
15.8 實驗31:配置動態NAT與非標准FTP端口號的應用第1部分 828
15.8.1 實驗說明 828
15.8.2 實驗內容 828
15.8.3 實驗目的 828
15.8.4 所需設備 829
15.8.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829
15.9 實驗31:配置動態NAT與非標准FTP端口號的應用第2部分 829
15.9.1 實驗步驟 829
15.10 實驗32:配置靜態NAT和DLSw第1部分 835
15.10.1 實驗說明 835
15.10.2 實驗內容 835
15.10.3 實驗目的 835
15.10.4 所需設備 835
15.10.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836
15.11 實驗32:配置靜態NAT和DLSw第2部分 836
15.11.1 實驗步驟 836
第16章 熱備份路由選擇協議(HSRP)的使用 843
16.1 HSRP的概覽與配置 844
16.1.1 在路由器之間配置HSRP 846
16.2 HSRP的“Big show”和“Big D”命令 848
16.3 實驗33:配置HSRP、跟蹤與非對稱路由第1部分 849
16.3.1 實驗說明 849
16.3.2 實驗內容 849
16.3.3 實驗目的 850
16.3.4 所需設備 850
16.3.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850
16.4 實驗33:配置HSRP、跟蹤與非對稱路由第2部分 851
16.4.1 實驗步驟 851
第17章 網絡時間協議(NTP)與簡單網絡時間協議(SNTP)的配置 861
17.1 NTP技術概覽 861
17.2 NTP的配置 863
17.2.1 NTP廣播客戶端模式的設置 863
17.2.2 NTP靜態客戶模式的配置 865
17.2.3 NTP主模式的配置 867
17.2.4 NTP對等體關系的配置 868
17.2.5 NTP認證以及與時間相關的選項的配置 869
17.3 簡單網絡時間協議(SNTP)的配置 872
17.4 NTP和SNTP的“Big show”和“Big D”命令 873
17.5 實驗34:配置NTP服務器、客戶端和認證第1部分 875
17.5.1 實驗說明 875
17.5.2 實驗內容 875
17.5.3 實驗目的 875
17.5.4 所需設備 876
17.5.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876
17.6 實驗34:配置NTP服務器、客戶端和認證第2部分 876
17.6.1 實驗步驟 876
17.7 實驗35:配置NTP服務器、客戶端和對等體第1部分 880
17.7.1 實驗說明 880
17.7.2 實驗內容 880
17.7.3 實驗目的 881
17.7.4 所需設備 881
17.7.5 物理設計與實驗准備 881
17.8 實驗35:配置NTP服務器、客戶端和對等體第2部分 882
17.8.1 實驗步驟 882
第8部分 CCIE准備與自我評估
第18章 CCIE實驗考試:考試准備與CCIE實驗室練習 889
18.1 新的一天制CCIE試驗考試 890
18.2 怎樣成為一名CCIE 890
18.3 CCIE:推薦讀物以及知識點提綱 891
18.4 CCIE實驗考試模擬練習:“Skynet”的配置 895
18.4.1 設備清單 895
18.4.2 實驗准備工作:幀中繼交換機的配置 896
18.4.3 實驗准備工作:主干路由器的配置 897
18.4.4 計時實驗考試部分 898
18.5 CCIE實驗考試的模擬練習:“Darth Reid" 902
18.5.1 設備清單 902
18.5.2 實驗准備工作:幀中繼交換機的配置 902
18.5.3 實驗准備工作:主干路由器的配置 903
18.5.4 計時實驗考試部分 905
18.6 CCIE實驗考試的模擬練習:“The Lab, the Bad, the Ugly" 909
18.6.1 設備清單 909
18.6.2 實驗准備工作:幀中繼交換機的配置 910
18.6.3 計時實驗考試部分 911
18.7 CCIE實驗考試的模擬練習:“The Enchilada" 915
18.7.1 設備清單 915
18.7.2 實驗准備工作:幀中繼交換機的配置 915
18.7.3 計時實驗考試部分 916
18.8 CCIE實驗考試的模擬練習:“The Unnamed Lab" 921
18.8.1 設備清單 921
18.8.2 實驗准備工作:幀中繼交換機的配置 921
18.8.3 實驗准備工作:主干路由器的配置 922
18.8.4 計時實驗考試部分 924
第9部分 附 錄
附錄A ISDN交換機類型、原因代碼以及原因代碼值 931
A.1 交換機類型 931
A.2 原因代碼字段 932
A.3 原因代碼值 933
A.4 承載能力值 935
A.5 “處理”(Progress)字段的值 936
附錄B 簡化的OSI參考模型 939
附錄C RFC清單 941
附錄D 常見的電纜類型以及引腳定義 949
D.1 控制台端口與輔助端口的信號與引腳定義 949
D.2 串行電纜的部件和引腳定義 950
D.2.1 EIA-530 951
D.2.2 EIA/TIA-232 952
D.2.3 EIA/TIA-449 955
D.2.4 V.35 957
D.2.5 X.21 960
D.3 以太電纜的部件與引腳定義 962
D.4 令牌環端口引腳定義 962
D.5 異步串行端口 963
D.6 RJ-45適配器的引腳定義 966
附錄E 參考書目 969 
相關資源: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收集於互聯網,本站不承擔任何由於內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爭議和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相關內容,謝謝合作! 聯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電驢下載基地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