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d2k.online]下載基地為您提供軟件、遊戲、圖書、教育等各種資源的ED2K電驢共享下載和MAGNET磁力鏈接下載。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圖書資源 軟件資源 游戲資源 教育資源 其他資源
 電驢下載基地 >> 图书资源 >> 人文社科 >> 《戰國史》(楊寬)掃描版[PDF]
《戰國史》(楊寬)掃描版[PDF]
下載分級 图书资源
資源類別 人文社科
發布時間 2017/7/10
大       小 -
《戰國史》(楊寬)掃描版[PDF] 簡介: 中文名 : 戰國史 作者 : 楊寬 資源格式 : PDF 版本 : 掃描版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書號 : 1107436 發行時間 : 1956年 地區 : 大陸 語言 : 繁體中文 簡介 : 楊寬(1914年-2005年9月5日),中國歷史學家。生於上海青浦縣白鶴江鎮。蘇州中學師范科、光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中學時代起即進入先秦學術領域。 生平 194
電驢資源下載/磁力鏈接資源下載:
全選
"《戰國史》(楊寬)掃描版[PDF]"介紹
中文名: 戰國史
作者: 楊寬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書號: 1107436
發行時間: 1956年
地區: 大陸
語言: 繁體中文
簡介:

楊寬(1914年-2005年9月5日),中國歷史學家。生於上海青浦縣白鶴江鎮。蘇州中學師范科、光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中學時代起即進入先秦學術領域。
生平
1946年任上海市博物館館長,兼任光華大學歷史系教授。1953年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1960年轉任參與籌設的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1970年起專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1984年起與夫人陳荷靜客居美國邁阿密。2005年9月5日,楊寬在美國逝世,自傳《歷史急流中的動蕩和曲折》出版。
學術
生平發表論文兩百三十馀篇,曾參與修訂《辭海》、編繪《中國歷代地圖集》先秦部份、標點《宋史》的工作。著作有《戰國史》、《中國冶鐵技術發展史》、《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西周史》、《中國上古史導論》等。
中國上古歷史有所謂“三代”,就是夏、商、周三個朝代。夏朝是古史傳說中第一個開始實行君主世襲統治的朝代。大約在公元前十六世紀,商族在東方興起,商的首領湯打敗了夏王桀,在中原黃河流域刨建了強大的商朝。到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族又在西北的渭水流域興起,周的首領武王(名發)聯合了西南的許多部族打敗了商王纣,創建了周朝,建都於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南)。周公東征勝利之後,更建設了東都成周(即洛邑,在今河南洛陽),並推行大規模分封制,分封了許多諸侯。歷史上稱為西周時代。公元前七七一年周幽王被申、缯(即曾)兩個諸侯國聯合犬戎所殺,繼立的周平王在中原晉、鄭等諸侯國的支持下,遷都到洛邑。歷史上稱為東周時代。從此統一的周朝瓦解,周王徒有“天子”的虛名,因而出現了齊、晉、秦、楚等大國爭奪中原霸主的形勢,不斷發生爭霸的大戰。歷史上又把這段歷史稱為春秋時代。春秋這個時代名稱,是從當時魯國編年史《春秋》這部書來的。魯國《春秋》的編年,起於公元前七二二年(魯隱公元年),終於公元前四八一年(魯哀公十四年)。但是春秋時代的終年,歷史家依據實際情況有不同的看法。戰國時代,是指春秋時代之後,七大強國相互兼並,直到秦完成統一的這段歷史。
“戰國”這個名稱,戰國時代已經有了,原來不是時代的名稱,而是指當時連年進行兼並戰爭的七大強國魏、趙、韓、齊、楚、秦、燕而言。當西漢初年司馬遷著《史記》時,所用戰國這個名詞的意義沒有變化,他是用“六國”或“六國時”作為春秋之後的時代名稱的,他所作《六國年表》就是戰國時代的年表,他說:“余於是因《秦記》,踵《春秋》之後,起周元王,表六國時事。”東漢初年班固著《漢書》時,依然常用“六國時”作為這個時代的名稱,見於《漢書·藝文志》。所謂“六國”,原是指秦以外的東方六國而言,把秦排除在外,當是沿用東方人敵視秦的習慣,顯然是不確切的。把“戰國”作為時代名稱,起於西漢末年劉向匯編的《戰國策》,這是確切的,因為連年進行兼井戰爭正是這個時代的特征。
  春秋時代戰爭的主要目的在於爭霸,戰國時代戰爭的主要目的在於兼並。春秋、戰國之交,正是這兩種目的不同的戰爭的過渡時期。春秋末年東南的越族興起,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之後,就兼並吳國,接著遷都琅邪(今山東膠南西南琅邪台),北上爭霸中原。公元前四六八年(魯哀公二十七年)越王遣使到魯國,約定魯、邾兩國之間的疆界,這是因為魯侵犯邾的疆界,越王以霸主地位迫使魯國君臣服從(《左傳》)。越王勾踐就是春秋時代的最後一個霸主。與此同時,齊、晉、楚、越四國正在進行兼井的戰爭。墨子就曾說這四國“以攻伐並兼為政於天下”(《墨子·節葬下篇》),又說這四國“今以並國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墨子·非攻下篇》)。當時南方的楚、越,兼並的主要目標是附近的小國。例如宮這個小國(在今山東安邱、諸城、沂水、莒、日照等地間),先為越和齊兩大國從東西“夾削其壤地”(《墨子·非攻中篇》),後來為楚所滅。蔡(今安徽壽縣以北)、杞(今山東安邱東北)也為楚所滅。越還曾攻滅膝(今山東膝縣西南)和郯(今山東郯城西南)兩小國。
  當春秋末年,中原晉、齊兩國的權力實際上已掌握在強大的卿大夫手中。晉國強大的卿大夫共有六個,即趙氏、魏氏、韓氏、知氏、范氏和中行氏。其中知氏最強。先由知氏聯合趙、韓、魏三氏戰勝范氏和中行氏而瓜分其地,接著知氏統率韓、魏二氏圍攻趙氏於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三年未能攻克,後來韓、魏二氏反過來和趙氏聯合,夾攻知氏而三分其地。從此晉國為趙、韓、魏三氏所瓜分,即所謂“三家分晉”。當時晉國國君雖還存在,實際上已被趙、韓、魏三家所控制。晉出公就是因為反對三家瓜分知氏而被驅逐,出奔到楚的。到晉幽公時,只有绛(今山西侯馬西北)、曲沃(今山西聞喜西北)等邑,反而要朝見三家之君(《史記·晉世家》)。此後晉君所居都邑常被三家所奪走。公元前三四九年趙氏奪取晉君所居端氏(今山西沁水東北),把晉君趕到屯留(今山西屯留南),屯留早已為韓所占有,晉君因而為韓大夫所殺,於是名義上的晉君絕滅。
  與此同時,齊國卿大夫田氏(即陳氏)逐步取得齊的政權。公元前四八一年陳恆(即田常)殺死右相監止,並殺了齊簡公,從此田氏出任相國,“專齊之政”。陳恆傳了三代,到田太公(即田和)時,齊康公被遷到海邊,以一城之地作為食邑。公元前三八六年田太公得到周天子正式承認,立為諸侯,沿用齊的國號。公元前三七九年齊靈公去世,呂氏的齊君從此絕滅。這就是所謂“田氏代齊”。
  自從中原地區趙、韓、魏“三家分晉”,“田氏代齊”,再加上原有的秦、楚、燕三國,於是七強並立而相互兼並的形勢出現,直到秦完成統一為止。
本資料來自互聯網,限個人測試學習之用,不得用於商業用途,請在下載後24小時內刪除。

目錄:
前言
第一章緒論
一、戰國史的重要性
二、戰國史料的整理和考訂
第二章春秋戰國間農業生產的發展
一、冶鐵技術的進步和鐵制生產工具的廣泛使用
二、水利灌溉事業的發展
三、糧食作物、桑、麻以及漆園、果園的分布
四、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和農業產量的提高
五、農本理論的產生、管理農業政策的實施和農業科學的興起
第三章春秋戰國間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
一、手工業生產技術的進步
二、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
三、商業的發展和富商大賈的出現
四、城市的興起及其發展人口的增加
五、鑄造貨幣的廣泛流通和高利貸的橫行
六、貿易理論的產生和商業政策的講究
第四章春秋戰國間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
一、農田制度的變革“國”“野”對立的制度和井田制度
二、各國政權的改組和改革
三、社會結構的變化
第五章戰國前期各諸侯國的變法改革
一、魏國李悝的變法
二、趙國公仲連的改革
三、楚國吳起的變法
四、韓國申不害的改革
五、齊國鄒忌的改革
六、秦國衛鞅的變法
第六章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及其重要制度
一、官僚制度的建立
二、中央集權官僚機構的建立
三、郡縣制度的建立
四、加強統治的有關制度的創設法律的制定、頒布和執行
五、郡縣征兵制度的推行和常備兵制度的建立
六、爵秩等級的規定
七、封君制的設置
八、維護統治的禮樂制度禮樂制度的作用
第七章七強並立的形勢和戰爭規模的擴大
一、戰國初期各國的疆域和少數部族的分布
二、七強並立形勢的形成
三、武器的進步和戰爭規模的擴大以及戰爭方式的變化
四、戰爭中防御手段的進步
五、兵法的講求和軍事學的發展
六、馬的外形學(相馬法)的進步
第八章合縱、連橫和兼並戰爭的變化
一、魏和齊、秦大戰以及魏、齊、秦等國陸續稱王
二、張儀、公孫衍的連橫、合縱和秦滅巴蜀、取漢中以及楚滅越張儀兼為秦、魏之相
三、孟嘗君合縱齊、韓、魏而勝楚攻秦和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而攻取中山及胡地
四、秦、齊、趙三強鼎立而斗爭和蘇秦為燕間諜而計謀破齊
五、齊滅宋、燕破齊和秦破楚及楚將莊 入滇齊滅宋和秦取安邑
六、秦、趙間劇戰,楚滅魯和秦滅西周以及魏攻取陶、衛秦破趙、魏的華陽之役
第九章秦的統一
一、秦兼並六國和完成統一秦在兼並戰爭中的勝利
二、秦統一的原因
三、秦始皇的完成統一秦始皇的登位和秦統一條件的成熟
第十章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
一、士的活躍和“百家爭鳴”士的變化及聚徒講學和著書立說之風
二、墨子的天志、兼愛和尚賢學說墨家淵源於巫祝
三、老子主張柔弱和無為的道家學說道家淵源於史官
四、道家的幾個流派楊朱的“為我”學說
五、慎到的法治、勢治理論從道家分化出來的法家
六、曾子一派主張修身治國的儒家學說曾子一派儒家的發展
七、孟子主張“王道”和“仁政”的儒家學說孟子事跡
八、黃帝書的黃老學派思想黃老學派和它的代表作黃帝書
九、《易系辭傳》所闡明的“易”的哲理《易系辭傳》的作者問題
十、《商君書》代表的戰國晚期衛鞅一派法家思想進步的歷史觀
十一、荀子主張禮治的儒家學說荀子事跡
十二、韓非兼用法、術、勢的法家學說韓非事跡
十三、重視生產、計劃、法令、術數的齊法家學說《管子》中齊法家的著作
十四、鹖冠子實現“大同”的道家學說鹖冠子的著作
十五、方士的醫藥、養生、修煉和求神仙的方技方士的起源和特點
十六、術士依托鬼神的數術數術的來源和特點
第十一章戰國時代科學和科學思想的發展
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科學理論的探討
二、天文學和地理學的發展歷法的進步
三、後期墨家的樸素唯物的自然觀後期墨家和《墨經》
四、惠施含有辯證因素的自然觀惠施的“遍為萬物說”
五、後期墨家和後期名家關於物質構成和運動的討論
六、陰陽五行家對事物發展規律的解說陰陽五行學說的發展
七、醫學的發展養生之道和生理衛生的講究
第十二章戰國時代文化的發展
一、文字的變革和書法的起源文字的變革
二、文體的變革和文學的發展
三、藝術的發展
四、娛樂活動和武藝、體育鍛煉的開展民間娛樂活動的開展
五、改進生活的技藝的進步烹饪調味技術的進步
六、史書的編著和史學的發展史官的歷史記載
七、古文獻的整理《詩經》和《尚書》的編輯和流傳
附錄一戰國郡表
附錄二戰國封君表
附錄三戰國大事年表
戰國大事年表中有關年代的考訂
後記 
相關資源: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收集於互聯網,本站不承擔任何由於內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爭議和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相關內容,謝謝合作! 聯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電驢下載基地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