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d2k.online]下載基地為您提供軟件、遊戲、圖書、教育等各種資源的ED2K電驢共享下載和MAGNET磁力鏈接下載。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圖書資源 軟件資源 游戲資源 教育資源 其他資源
 電驢下載基地 >> 图书资源 >> 人文社科 >> 吳兆基 & 詹澄秋 & 顧梅羹 & 徐立荪 -《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7 》[APE]
吳兆基 & 詹澄秋 & 顧梅羹 & 徐立荪 -《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7 》[APE]
下載分級 图书资源
資源類別 人文社科
發布時間 2017/7/18
大       小 -
吳兆基 & 詹澄秋 & 顧梅羹 & 徐立荪 -《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7 》[APE] 簡介: 吳兆基 吳兆基(1908-1997):出於湖南洞庭水鄉,長於江南太湖勝地。吳門即蘇州之別稱,乃中國具有兩千五百餘年曆史之文化名城。吳氏之父吳蘭荪先生,亦深谙琴藝,源於嶺南派,由於長期居信姑蘇,其風格亦漸接近熟派。吳氏之老師則爲吳浸陽先生,原籍四川,弱冠後離蜀而往來於蘇、滬、杭間,因而其風格融彙了川、熟二派之長。 明代晚期嚴天池振臂疾呼,抵制琴壇不正之風,開創虞山派,把吳派琴學推向一個新
電驢資源下載/磁力鏈接資源下載:
全選
"吳兆基 & 詹澄秋 & 顧梅羹 & 徐立荪 -《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7 》[APE]"介紹

吳兆基
吳兆基(1908-1997):出於湖南洞庭水鄉,長於江南太湖勝地。吳門即蘇州之別稱,乃中國具有兩千五百餘年曆史之文化名城。吳氏之父吳蘭荪先生,亦深谙琴藝,源於嶺南派,由於長期居信姑蘇,其風格亦漸接近熟派。吳氏之老師則爲吳浸陽先生,原籍四川,弱冠後離蜀而往來於蘇、滬、杭間,因而其風格融彙了川、熟二派之長。
明代晚期嚴天池振臂疾呼,抵制琴壇不正之風,開創虞山派,把吳派琴學推向一個新階段。清代吳中琴家蔣文勳評論:“吳派後分爲二,曰虞山、曰廣陵。”此兩支脈絡人才濟濟,琴譜廣博。清末至三十年代,熟派(即虞山派)更風行一時。從《今虞》琴刊的琴人問訊錄中可以看到這個盛況。那時,不僅僅是吳地琴人多爲熟派,一些湘、蜀名家亦“派擬虞山”。清中期崛起的廣陵派,按蔣氏所言即爲吳派的另一支。而通常琴界說:廣陵源自虞山,又派生諸城,再生梅庵。無論哪種說法,可以認爲廣陵派是吳派在清代的演變支脈,而又自成一派。至近代,吳派又演化派生虞山吳氏和吳門琴派。如所周知,古琴大師吳景略、吳兆基兩位分別是這兩個流派的代表人物。早在今虞初期,吳蘭荪、吳浸陽兩前輩宗師在承傳吳派、熟派的同時已漸開吳門琴風。到了吳兆基大師手上,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海內外琴人稱譽爲“吳門琴韻”。
吳兆基先生在對琴藝長時間的揣摩和鑽研下,已形成自己之獨特風格。吳氏的演奏傾向於傳統和平溫厚的特色,雖然用鋼絲弦彈奏,卻保留了絲弦溫柔敦厚深醇的韻味。正如他自己說:“在描寫風雲激蕩、情緒昂揚的曲子時,多采用沉穩的手法;在描寫明媚風光、柔情深思的曲子時,則采用流滑細膩的手法。力避吟、猱、綽、注不分,處處大幅度顫抖,甚至賣弄花招以嘩衆取寵。在取音方面,多采取輕、緩、恬淡手法,不追求速度,避免力度的誇張,常以甯靜淡泊自勉。”
詹澄秋:見卷三。
顧梅羹
顧梅羹(1899-1990):字焘,別名琴憚。教授。四川華陽(今雙流)人,生於古琴世家。幼承家學,從12歲開始習琴,又酷愛文學、書畫。擅彈《流水》、《醉漁唱晚》、《秋塞吟》、《潇湘水雲》等川派琴曲;曾與查阜西合編《存見古琴曲譜輯覽》、《存見古琴指法譜字輯覽》;又編著《琴學備要》;撰寫論文《廣陵散古指法考釋》、《嵇氏四弄幾個問題的考證》、《張孔山流水操傳一考異》等。他不僅琴藝高超、琴學博深,而且還善詩文、書法和畫竹梅。他一生努力堅持挖掘整理川派古琴藝術和培養接班人,爲我國古琴藝術事業做出傑出貢獻。
徐立荪
徐立荪(1897-1969):名卓,南通市人。從中國著名古琴家王燕卿學習古琴和制琴弦技法,又向琵琶彈奏家沈肇周學琵琶,向李叔同學西樂。苦心鑽研,得其真谛。民國20年編訂《梅庵琴譜》,民國25年編訂沈師《瀛州古調》琵琶譜。同年與邵大蘇倡導成立“南通梅庵琴社”,從遊者日衆,其琴藝也日臻精深。新中國成立後,古琴藝術得到很大重視和發展,徐曾爲中國千年琴曲《幽蘭》、《廣陵散》等打譜,在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刊出。
1956年全國第一屆音樂周在北京舉行,他演奏梅庵名曲《搗衣》獲得稱贊,被譽爲當代中國“四大古琴家”、“八大琵琶名家”之一,其演奏被灌制唱片。爲了開拓古琴題材,表現時代精神,他先後創作《月上梧桐》、《公社之春》、《春光曲》新琴曲,獲得琴界好評,作爲中國古琴界著名琴派之一——“梅庵琴派” 也斐聲海內外。
徐立荪還潛心醫道,對針灸學有較深造詣。
其著作有音樂律學:《勤儉堂選著》;醫學:《子午流注》、《針灸發微》等。
曲目:
1、搔首問天 《五知齋琴譜》 演奏:吳兆基
《搔首問天》最早見於《五知齋琴譜》,表達了一種憂抑悲憤的情緒。
搔首問天:古琴曲,又名《秋塞吟》、《水仙操》。此曲初見於《五知齋琴譜》(清徐琪撰於1722年),但正名作《秋塞吟》。三個曲名雖同爲一曲(曲調大同小異),但解題內容卻迥然不同。今山東諸城派按《搔首問天》诠釋音樂。《梅庵琴譜》(王燕卿傳譜,徐卓編述)在其後記說:“本曲即《離騷·天問》篇之意。內容極盡憂抑悲憤之情。”
第一段,泛音由高音區移向中音區,並轉入低音散音、自由跌宕的旋律,音區大幅度的音變化,給人以孤高曠達之感。此後,旋律在中、低音區徘徊,音調起而又伏,第三段反複吟歎,尤如“低徊窮思,不得申訴之苦,及俯仰哀號無可奈何之慨”(《梅庵琴譜·搔首問天·後記》)。第四、五、六段中,旋律多次沖向高音區,表達了“或仰天長號,或俯首深思”的情緒。第七、八、九段連續快彈,一氣呵成,有“悲憤欲絕之勢”。全曲以無可奈何抑郁之情而終結。
2、漁歌 《五知齋琴譜》 演奏:吳兆基
見卷三。
3、石上流泉 《玉鶴軒琴譜》 演奏:詹澄秋
初見於明代的《琴譜正傳》(1547)。存譜爲八段。樂曲表現了碧澗泠泠、枕流漱石的意趣。
《石上流泉》題解
《西麓堂琴統》:
此亦伯牙所作。蓋其寓情山水,結盟泉石,恍若懸崖寒溜,跳珠瀑布,奪人心目。詳玩曲意,真天地同流之妙矣。
《杏莊太音續譜》:
泉實而虛,石堅而空,清濁合之,自成宮商。昔人有采藥入山,忽聞琴聲者,穿松林出溪口,初微漸甚,行裏許,見飛泉淙淙然石上流出,遂徘徊竟日不去,歸而象其音,乃爲是曲。
《楊掄伯牙法》:
曲以石上流泉名者,義雲奧矣。夫石靜似仁,泉動似智。泉動不撼靜,石靜不礙動。故宣尼談仁智取況山、水。斯曲也,當求之古樂行憂違其人者,彼膏肓泉石,何硁硁也。
《樂仙琴譜》:
此曲石上流泉名者,蓋取石靜似仁,泉動似智,動不憾靜,靜不礙動,動而不括故樂,靜而有常故壽。非深得仁智者,其能知之。
《琴苑心傳全編》:
按是曲,劉涓子作。曲以泉石名者,石靜似仁,泉動似智,泉動不礙靜,石靜不礙動,爲斯曲者,其樂行憂違之志可想與。
《希韶閣琴譜集成》:
此曲,戰國時齊人劉涓子作。此清羽之商音,當用變宮。
《雙琴書屋琴譜集成》:
仲屏先生處存譜。此譜訛字甚多,待證。石上流泉,齊人劉涓子作。碧澗流泉,是宋朱紫陽作。丙戌三月清谼子注。
《石上流泉》後記
《琴學初津》:
是曲,齊人劉涓子所作也。石上者,商音也。流泉者,羽音也。黃鍾商名大石調,羽屬水,即泉意也。曲中以商爲韻,以羽起葉,泛音止調,首羽而韻商,蓋其取義如是,信不誣也。曲雖小,義有餘,足爲師法,靜夜清彈,令人有枕漱石之想,而其起承轉合,抑頓挫,字字珠玑,熟玩其旨,他曲可以類推,琴譜旁注,惟五知齋有志輕重疾徐之節,今師其法而暢遠之,益見琴中微妙,庶學者亦可得其涯略矣。若雲先導,則吾豈敢!守一子拔。
《石上流泉》小標題
《西麓堂琴統》:
一、溯源徂流;二、碧澗泠泠;三、松籁同音;四、虛窗靜聽;五、聲隨流轉;六、萦崖抱壑;七、浮泛飛花;八、枕流漱石。
《樂仙琴譜》:
一、瀑布懸崖;二、松籁同音;三、碧澗泠泠;四、虛窗靜聽;五、聲隨流轉;六、萦崖抱壑;七、浮泛飛花;八、枕石漱流。
4、憶故人 《今虞琴刊》 演奏:吳兆基
見卷二。
5、流水 《天聞閣琴譜》 演奏:顧梅羹
見卷四。
6、搗衣 《五知齋琴譜/梅庵琴譜》 演奏:徐立荪
唐代古琴曲。描寫因異族入侵,男人被征守邊,秋涼時節,婦女一邊在河邊搗衣一邊思念遠在邊塞的親人,哀婉動人,感人至深。
著名音樂家舒模在聽了徐立荪大師獨奏《搗衣》後於1956年9月15日第17期《文藝報》發表評論說:“旋律優美動聽,節奏清晰鮮明,演奏者以富有創造性的剛健潑辣的演奏手法,生動地表現了慷慨激昂的情緒。同時曲調本身很近似西北一帶的民歌,因此使人很易理解而感親切。尤其難得的是演奏者已六十歲高齡,演奏時情緒飽滿,精神貫注,對曲情有深刻體會,強烈地感染了聽衆。”音樂家夏野也有同樣評價,古琴名家查阜西說:“爲琴增色不少。”徐立荪大師在1963年與1964年給琴家淩其陣和許健的信中談及以上評論時則謙遜地說:“非弟有過人之處,僅能繼先師之餘緒於不墜耳。”
相關資源: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收集於互聯網,本站不承擔任何由於內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爭議和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相關內容,謝謝合作! 聯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電驢下載基地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