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d2k.online]下載基地為您提供軟件、遊戲、圖書、教育等各種資源的ED2K電驢共享下載和MAGNET磁力鏈接下載。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圖書資源 軟件資源 游戲資源 教育資源 其他資源
 電驢下載基地 >> 图书资源 >> 其他圖書 >> 《科學的歷程(第二版)》[DJVU]
《科學的歷程(第二版)》[DJVU]
下載分級 图书资源
資源類別 其他圖書
發布時間 2017/7/11
大       小 -
《科學的歷程(第二版)》[DJVU] 簡介: 中文名 : 科學的歷程(第二版) 版本 : [DJVU] 發行時間 : 2002年10月 地區 : 大陸 簡介 : 作者:吳國盛 著 出版項: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058787 圖書簡介:   本書是一部以寬廣的人文視角審視科學發展歷程史佳作。它通過對科學家生平及科學發現過程生動而激情的敘述,對人類每一次重大的科學技術進步在人類文明發展鏈條上的意義和價值
電驢資源下載/磁力鏈接資源下載:
全選
"《科學的歷程(第二版)》[DJVU]"介紹
中文名: 科學的歷程(第二版)
版本: [DJVU]
發行時間: 2002年10月
地區: 大陸
簡介:

作者:吳國盛 著
出版項: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058787
圖書簡介:
  本書是一部以寬廣的人文視角審視科學發展歷程史佳作。它通過對科學家生平及科學發現過程生動而激情的敘述,對人類每一次重大的科學技術進步在人類文明發展鏈條上的意義和價值的精當評述,以及對人類在認識大自然的過程中自身宇宙觀、世界觀的不斷深化的闡揚,同時,借助大量精美的圖片,氣勢恢宏又通俗生動地描畫出五千年人類文明史科學發展的歷程。
  該書資料充分、內容可靠,圖文並茂,難能可貴的是對科學發展的那些生動活潑的細節有精彩描繪,使得該書有更大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作者簡介:
  吳國盛:男,1964年9月5日生於湖北省武穴市。1979年考入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空間物理專業,1983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自然辯證法專業攻讀科學史與科學哲學,1986年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1986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從事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1997年被破格晉升,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最年輕的研究員。1995年師從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葉秀山教授在職攻讀西方哲學,1998年畢業並獲哲學博士學位。1999年到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1999年12月被批准為科學技術哲學專業博士生指導教師。
目錄:
封面 1
書名 2
版權 3
第一版序 周光召 4
第二版序 席澤宗 5
第二版 自序 6
目錄 10
緒論 19
第一章 科學史的意義 21
1.科學史有助於理科教學 22
2.科學史有助於理解科學的批判性和統一性 25
3.科學史有助於理解科學的社會角色和人文意義 28
第二章 科學史的方法 31
1.科學史與技術史:哲學家傳統與工匠傳統 31
2.思想史與社會史 34
3.綜合史與分科史、斷代史、國別史 36
第三章 五千年的歷程 37
第一卷 東方:古老文明的源頭 43
第一章 從自然史到文明史 45
1.宇宙的起源與演化 45
2.地球演化與生命起源 48
3.人類的起源與進化 49
4.文明史的序幕 51
第二章 東方的四人古老文明 55
1.埃及 55
2.美索不達米亞 59
3.印度 63
4.中國 66
第二卷 希臘:科學精神的起源 71
第三章 希臘奇跡與科學精神的起源 73
1.希臘奇跡 73
2.光大東方科學遺產 74
3.希臘奴隸制與城邦民主制 77
4.希臘思維方式與科學精神的起源 78
第四章 希臘古典時代的科學 81
1.第一個自然哲學家泰勒斯 82
2.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 85
3.芝諾的運動悖論 87
4.原子論思想 90
5.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 91
6.智者與希臘數學三大難題 92
7.默冬周期的發現 94
8.柏拉圖學園:不懂數學者不得入內 95
9.亞裡士多德:百科全書式的學者 97
10.希臘建築 99
第五章 希臘化時期的科學 101
1.亞歷山大裡亞 102
2.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 103
3.阿裡斯塔克:日心說的先驅 105
4.古代科學巨匠阿基米德 106
5.埃拉托色尼測定地球大小 110
6.希帕克斯創立球面三角 111
7.希羅與亞歷山大裡亞的技術成就 112
8.希臘天文學的集大成者托勒密 113
9.希臘醫學的集大成者蓋倫 114
10.代數學的創始人刁番都 115
第六章 羅馬帝國時期的科學 117
1.羅馬性格與希臘氣質 118
2.儒略歷的誕生 118
3.盧克萊修與《物性論》 119
4.維特魯維:建築學之鼻祖 120
5.塞爾蘇斯與羅馬醫學的百科全書 121
6.普林尼與《自然史》 121
7.羅馬人的技術成就 123
第三卷 中世紀:西方不亮東方亮 127
第七章 古典文化的衰落與歐洲黑暗年代 129
1.基督教的興起 129
2.西羅馬帝國滅亡 130
3.柏拉圖學園被封閉 131
4.亞歷山大圖書館被燒 132
5.蠻族人侵與五百年黑暗年代 133
6.波依修斯:漫漫長夜中的微弱星光 134
第八章 阿拉伯人的科學與技術 135
1.阿拔斯朝與阿拉伯科學的興盛 136
2.賈比爾:煉金術之父 137
3.花拉子模與阿拉伯數學 140
4.阿爾。巴塔尼與阿拉伯天文學 141
5.阿爾.哈曾與阿拉伯物理學 142
6.阿維森納與阿拉伯醫學 142
7.阿維羅意與亞裡士多德學說的復活 144
第九章 中國獨立發展的科技文明 145
1.農學 145
2.中醫藥學 148
3.天文學 152
4.數學 157
5.陶瓷技術 161
6.絲織技術 162
7.華夏建築 163
第十章 中國對世界科學的貢獻 167
1.紙的發明與西傳 167
2.印刷術 169
3.火藥與煉丹術 171
4.指南針與航海技術 172
第十一章 西學東漸與近代中國科學技術的落後 175
1.明末四大科技名著與傳統科學技術體系的終結 175
2.滿清社會對中國科學發展的影響 176
3.傳教士與西學東漸 176
4.近代中國科學技術的落後及其原因 178
第十二章 中世紀後期歐洲學術的復興 181
1.十字軍東征與歐洲學術的復興 181
2.大學的出現 182
3.托馬斯.阿奎那:經院哲學的峰巅 183
4.羅吉爾.培根:近代實驗科學的先驅 184
5.城市與教堂建築 186
第四卷 l6、17世紀:近代科學的誕生 187
第十三章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地理大發現 189
1.意大利文藝復興 189
2.列奧那多.達.芬奇 191
3.宗教改革與人的解放 193
4.羅盤、槍炮、印刷術和鐘表的出現 194
5.地理大發現: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 196
第十四章 哥白尼革命 203
1.中世紀的宇宙結構 203
2.哥白尼革命 204
3.布魯諾 207
4.第谷。布拉赫:天才的觀測家 208
5.開普勒:天空立法者 211
第十五章 新物理學的誕生 215
1.伽利略:近代物理學之父 215
2.斯台文的靜力學研究 221
3.吉爾伯特的磁學研究 221
4.真空問題:托裡拆利、帕斯卡、蓋裡克與波義爾 223
5.胡克與彈性定律 226
6.惠更斯:擺的研究 227
7.牛頓力學的建立 229
第十六章 從煉金術到化學 235
1.帕拉塞爾蘇斯:醫藥化學的創始者 235
2.阿格裡科拉:近代礦物學之父 236
3.赫爾蒙特 236
4.波義爾:近代化學的誕生 237
第十七章 近代生命科學的肇始 239
1.維薩留斯的《人體結構》 239
2.血液循環的發現:塞爾維特、法布裡修斯和哈維 244
3.顯微鏡下的新世界:馬爾比基、列文虎克、胡克和斯旺麥丹 247
第十八章 機械自然觀與科學方法論的確立 251
1.弗蘭西斯.培根:知識就是力量 252
2.笛卡爾:我思故我在 254
3.伽利略與牛頓的科學方法 256
4.伽桑狄、波義爾與原子論的復興 257
5.自然的數學化與機械自然觀的確立 257
第十九章 科學活動的組織化與科研機構的建立 259
1.意大利:自然秘密研究會、林琴學院、齊曼托學院 259
2.英國:哲學學會、皇家學會 262
3.弗拉姆斯特德、哈雷與格林威治天文台 263
4.法國:巴黎科學院 268
5.皮卡爾、卡西尼與巴黎天文台 269
6.萊布尼茲與柏林科學院 271
第五卷 18世紀:技術革命與理性啟蒙 273
第二十章 技術發明與英國產業革命 275
1.紡織業的發展與紡織機的發明和改進 275
2.蒸汽動力機的發明、制造與使用:巴本、紐可門、瓦特 277
3.鋼鐵冶煉技術的革新 281
4.化工技術的發展 282
第二十一章 法國啟蒙運動與科學精神的傳播 283
1.啟蒙運動與牛頓原理在法國的傳播 283
2.《百科全書》 285
3.大革命時期的法國科學 287
第二十二章 力學的分析化與熱學、電學的早期發展 291
1.運動量守恆與活力守恆原理的建立 291
2.從矢量力學到分析力學:達朗貝爾、莫培督、歐拉、拉格朗日 292
3.計溫學的發展:阿蒙頓、華倫海、攝爾修斯 295
4.量熱學與熱質說:布萊克 296
5.摩擦電研究:迪費、馬森布羅克、富蘭克林 297
6.流電研究:伽伐尼、伏打 301
7.靜電的定量研究:卡文迪許與庫侖 303
第二十三章 18世紀的天文學 305
1.拉普拉斯:集天體力學之大成 305
2.布拉德雷與光行差 307
3.赫捨爾的天文觀測 308
第二十四章 化學革命 313
1.燃素說:斯塔爾 313
2.氣體研究與氧的發現:普利斯特列、捨勒 314
3.拉瓦錫的化學革命 317
第二十五章 進化思想的起源 323
1.生物分類學:林奈 323
2.進化思想的肇始:布豐 326
3.地質學中的水火之爭:維爾納與赫頓 328
4.拉馬克:進化論的偉大先驅 330
第六卷 19世紀:古典科學的全面發展 333
第二十六章 19世紀的電磁學 335
1.電流的磁效應:奧斯特、安培 335
2.歐姆定律 337
3.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定律 338
4.電磁理論之集大成:麥克斯韋 342
5。電磁波的實驗發現:赫茲 344
第二十七章 19世紀的光學 345
1.波動說與微粒說的對立 345
2.波動說的復興:托馬斯.楊、菲涅爾 346
3.光速的測定:菲索、傅科 347
4.光譜研究:夫琅和費、基爾霍夫 348
5.光學與電磁學的統一 350
第二十八章 熱力學與能量定律的建立 351
1.熱之唯動說:倫福德伯爵、戴維 351
2.熱力學的建立:卡諾 352
3.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恆定律:邁爾、焦耳、赫爾姆荷茲 353
4.熱力學第二定律能量耗散定律:開爾文、克勞修斯 356
第二十九章 物理和化學中的原子論的興起 359
1。氣體定律與氣體模型 359
2.分子運動論:克勞修斯、麥克斯韋、玻爾茲曼 360
3.道爾頓的原子論 361
4.原子量的測定 362
5.元素周期律的發現:門捷列夫 363
6.有機化學的誕生:維勒、李比希 365
第三十章 19世紀的天文學 369
1.恆星周年視差的發現 369
2.海王星的發現 370
3.光譜分析與天體物理學的誕生 373
第三十一章 進化論的創立 377
1.居維葉的災變說 377
2.賴爾的地質漸變說 378
3.生物進化論的創立:達爾文、華萊士 380
4.達爾文主義的影響:赫胥黎、海克爾、斯賓塞 386
第三十二章 19世紀的生物學與醫學 389
1.細胞學說:施萊登、施旺、微耳和 389
2.實驗生理學:伯納爾 391
3.遺傳學:孟德爾、魏斯曼 394
4.微生物學與現代醫學的誕生:巴斯德、科赫 397
第七卷 19世紀:科學的技術化、社會化 407
第三十三章 科學強國的興衰 409
1.法國 409
2.英國 411
3.德國 414
4.美國 415
5.俄國 416
第三十四章 運輸機械的革命 419
1.汽船:菲奇、富爾頓 419
2.鐵路與火車:特裡維西克、斯蒂芬遜 421
3.從蒸汽機到內燃機:勒努瓦、奧托、戴姆勒、狄塞爾 424
4.汽車:本茨、戴姆勒、福特 426
第三十五章 電力革命與電氣時代 429
1.電動機與發電機:皮克希、惠斯通、西門子 429
2.發電站與遠距輸電:德波裡 431
3.電燈、電影:愛迪生 432
4.電報:亨利、莫爾斯 435
5.電話:貝爾 438
6.無線電:馬可尼、波波夫 441
第八卷 20世紀:探究宇宙與生命之謎 443
第三十六章 世紀之交的物理學革命 445
1.第一朵烏雲:以太漂移實驗 445
2.愛因斯坦與相對論 447
3.X射線、放射性和電子的發現 455
4.紫外災難與量子理論的提出:普朗克、愛因斯坦 459
5.量子力學的建立:玻爾、德布羅意、海森伯、薛定格、狄拉克 460
6.諾貝爾獎與20世紀科學進程 465
第三十七章 窮宇宙之際 469
1.河外星系的觀測與紅移的發現 469
2.現代宇宙學的興起 471
3.射電望遠鏡與60年代的四大發現 476
第三十八章 探粒子之微 479
1.中子、質子的發現 479
2.原子核結構的研究與強、弱相互作用理論 482
3.基本粒子群的發現與誇克模型 483
第三十九章 20世紀的遺傳學 489
1.孟德爾的再發現 489
2.染色體一基因遺傳理論:摩爾根 490
3.DNA雙螺旋模型的建立與分子生物學的誕生 492
第四十章 現代地學革命 495
1.大陸漂移說 495
2.海底擴張說 498
3.板塊學說 499
第九卷 20世紀:高技術時代 501
第四十一章 原子能時代 505
1.核裂變鏈式反應的發現 505
2.推動原子彈的研制:齊拉德 508
3.曼哈頓工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制 512
4.科學家反對使用原子彈 514
5.核軍備競賽與國際戰略格局 516
6.核能的和平利用 518
第四十二章 航空航天時代 521
1.氣球與飛艇 521
2.飛機的誕生 524
3.戰火中飛速發展 526
4.航空工業 528
5.航天的觀念 530
6.火箭與導彈技術 531
7.衛星上天 535
8.人類飛向太空 536
9.阿波羅計劃:人類登上月球 538
10.空間站和航天飛機 543
第四十三章 電子技術與信息時代 547
1.電子管、晶體管和集成電路:弗萊明、德福雷斯特、肖克萊529
2.無線廣播:費森登 549
3.電視:尼普科、茲沃裡金 551
4.電於計算機:巴比奇、莫克萊、馮.諾意曼 553
5.互聯網與虛擬生活 561
第四十四章 生物技術時代 563
1.抗生素與化學藥物:缪勒、弗萊明 563
2.避孕與生殖技術 566
3.基因工程 567
第十卷 科學處在轉折點上 569
第四十五章 世界圖景的重建 571
1.經典框架的內部沖突 572
2.時間性的發現:霍金與普裡戈金 573
3.還原論與古典科學 577
4.量子力學與整體論 581
5.系統科學:申農、維納、貝塔朗菲、普裡戈金、哈肯、托姆、艾根、洛倫茲 587
6.生態科學576
第四十六章 科學與人類的未來 599
注釋與參考文獻 603
圖片目錄 613
著名科學家編年表 636
人名譯名對照表 641
人名索引 651
親近科學:從科學史開始
文:韓建民
出處:科學·歷史·文化 2003年4月
  好久沒有這樣激動了。今天去了徐家匯美羅城,不經意間又上到了五樓思考樂書局。剛進門就看到一幅令科學傳播界激動的場景,吳國盛的新作《科學的歷程》被擺在了中央位置,門口有大幅廣告,十幾人在那裡留戀翻看。更令人賞心悅目的是,其中居然有幾位風致娟然的女小資,用她們的纖纖素手認真捧讀這本大而重的書近半小時——真想上去替作者向她們問好!
  本書最大的特點,是既有深刻的理論分析,又有激情的描繪。因為作者的學術研究橫跨科學哲學和科學史兩大領域,因此也注定了本書的一些特點。在對一些歷史事件描述時,既能讓讀者鑽進去,又能讓你走出來,對有些問題進行了適度反思。比如在談到18世紀英國產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時,除了對紡織、蒸汽機的發明進行了一番描述外,作者認為“工業革命基本上是在與理論科學無關的情況下發生的,但卻馬上帶動了相應學科的發展。科學自此越來越面向實用技術,並形成了科學—技術相互加速發展的循環機制”。閱讀此書有點像登山時找到一位高水平的導游,在引領你看景的同時,還能陪你談古論今,思考原由。  
  從編史學的角度看,國際上對科學史的編撰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以科學史學科創始人薩頓為代表的實證主義編年史方法;二是以柯瓦雷為代表的思想史編史方法;三是以默頓和貝爾納為代表的社會史編年法。這幾種方法各有利弊,薩頓的方法雖然克服了分科史的粗淺,第一次把科學看作一個統一的整體,但有時會忽視和掩蓋科學發展的邏輯線索;而柯瓦雷的思想史編史法,雖然注重科學概念的邏輯演進,並產生了一大批成果,但並不適於科學的各個領域各個時段;而社會編史學派雖然看到了對科學起推動作用的生產和經濟因素以及社會需要,但只是到了近代科學才有如此情景。
  而這本《科學的歷程》,主張全面理解科學史,思想史和社會史和平共處,內史和外史適度綜合。就國內而言,有關科學史話的東西出了不少,但缺乏思想性和厚重感。而關於科學史的教材雖然很多,但大都呆板雷同,缺乏活力。因此從讀者角度看,出版一本大型的西方科學通史是非常必要的。
  本書還有兩個令同行刮目、讓讀者感激的優點:一是插圖豐富,並且隨文在版面周邊出現。這樣能使所敘述的歷史事件更加生動、直觀、親切,關鍵是能使讀者有一個想象空間和印象,並長留在他的腦海中。二是這次第二版作者彌補了初版的缺陷,下大氣力補充了注釋、參考文獻及索引,這一部分做得非常到位。比如參考文獻第十條,作者把近20年國際和國內出版的科學史書籍進行了系列點評,內容既涉及綜合史,也有分科史;既談到內史,也包含外史,洋洋三千字,大有縱論的架勢。人名索引都有中英文對照,這樣讀者如果想進一步研究的話,可通過索引和參考文獻查找更詳細的資料。
  如將這本《科學的歷程》和曾經熱銷的《時間簡史》進行比較,對於進一步作好科普出版和科學傳播可能不無益處。吳國盛本人反對這種比較,他認為沒有可比性。雖然霍金是殘疾人,吳國盛是帥哥,但我們當然不能指望天下讀書美女人手一冊《科學的歷程》。
  《時間簡史》的成功得益於兩個方面,一是恰當的炒作;二是人們對自己來自何處和未來命運的關心。況且《時間簡史》有比喻精當的能力,比如將在宇宙中發現黑洞比喻為在煤庫找黑貓等。難能可貴的是霍金在舉這些例子的同時,並沒有降低科學知識的密度。而《科學的歷程》雖然也能撩撥許多人的興趣,但就內容本身而言,誘惑不如《時間簡史》大。而在語言方面,則《科學的歷程》要高於《時間簡史》中譯本,前者語言優美流暢,一氣呵成,而後者在有些地方稍顯生澀。
  從讀者購書動機和市場分割理論看,買《時間簡史》的人群,大多具有表演心理,我不一定讀得懂,但我正在讀著!正像《時間簡史》新版廣告所言“閱讀霍金,懂與不懂都是收獲”。而購買《科學的歷程》的人群,大部分屬於真想長點知識的。當然如果《科學的歷程》大熱起來,那一大批人也會過來湊湊熱鬧。
  前些時候,《科學的歷程》新版增加的最後一章,被人在網上扣了一頂“反科學”的帽子。不過人家對該書前半部分還是滿佩服的,只是把這頂“反科學”的小帽子扣在了吳國盛的尾巴上。確實,吳國盛在本書中一直強調現代科學正處在十字路口上,科學的未來如何,人類的未來如何,是一個應該引起現代人反思的問題。在本書最後一章,他對科學進行了一定的反思,認為在科學成功的背後,我們必須注意到潛在的危險;人類通過大規模開發大自然,雖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一定的支配自然的能力,但也可能動搖人類生存的根基。
  無論如何,吳國盛並不反科學——他有什麼必要要反科學?吳國盛並不認為科學不好,而是希望科學能更好、更人性。至於來自各方面的批評,如果作為科學傳播或科普出版的理論爭鳴,當然也不無益處。盡管有些爭論其實不是學術問題,而是心理問題或情緒問題。究竟那種科學傳播形式讀者更喜歡、能更好地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科學的歷程》可能給出了一個答案。因為親近科學的最好途徑,可能就是從了解她的歷史開始。
原文鏈接:http://www.yuedu.org/redirect.php?tid=60267&goto=lastpost
感念6543兄!


*****聲明:本人上傳的書籍均來自網絡,僅作為閱讀交流之用,並無任何商業目的。如果本圖書資源侵害了您的權益,接到您的來信告知後,請VC即刻刪除此貼!請下載的朋友尊重原書作者、出版社的知識產權,喜歡該書籍,請購買正版圖書,支持作者和出版商。謝謝!*****
已通過安全檢測:瑞星20.41.52
共享服務器:no1.eserver.emule.org.cn
在線時間:晚上7至11時

相關資源: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收集於互聯網,本站不承擔任何由於內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爭議和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相關內容,謝謝合作! 聯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電驢下載基地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