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d2k.online]下載基地為您提供軟件、遊戲、圖書、教育等各種資源的ED2K電驢共享下載和MAGNET磁力鏈接下載。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圖書資源 軟件資源 游戲資源 教育資源 其他資源
 電驢下載基地 >> 图书资源 >> 教育科技 >> 《脾胃學真诠》(劉炳凡)掃描版[PDF]
《脾胃學真诠》(劉炳凡)掃描版[PDF]
下載分級 图书资源
資源類別 教育科技
發布時間 2017/7/10
大       小 -
《脾胃學真诠》(劉炳凡)掃描版[PDF] 簡介: 中文名 : 脾胃學真诠 作者 : 劉炳凡 資源格式 : PDF 版本 : 掃描版 出版社 : 中醫古籍出版社 書號 : 7800134245 發行時間 : 1993年05月 地區 : 大陸 語言 : 簡體中文 簡介 : 脾胃學,是以傳統的“脾胃學說”為核心,結合調理脾胃為主,治療諸疾的臨床實踐發展起來的,是中醫基礎理論、臨床應用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基於天人相應觀和
電驢資源下載/磁力鏈接資源下載:
全選
"《脾胃學真诠》(劉炳凡)掃描版[PDF]"介紹
中文名: 脾胃學真诠
作者: 劉炳凡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掃描版
出版社: 中醫古籍出版社
書號: 7800134245
發行時間: 1993年05月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脾胃學,是以傳統的“脾胃學說”為核心,結合調理脾胃為主,治療諸疾的臨床實踐發展起來的,是中醫基礎理論、臨床應用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基於天人相應觀和恆動整體觀,確立“四時百病,胃氣為本”的基本論點,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脾胃學的理、法、方、藥。本書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追溯脾胃學的歷史淵源並闡述其理論基礎;中篇,以李東垣《脾胃論》為根柢,尊重原文的前提下,闡明其奧旨,由此博及明清諸家對脾胃學的發展和貢獻;下篇,結合臨床實例,闡釋脾胃學應用的基本原則與方法。全書較系統地闡明了脾胃學的起原、形成及其應用的理論性問題和實踐性問題,可供中醫和中西醫結合工作者進行理論研究與臨床診療參考。

目錄:
上篇脾胃學之起源
一、脾胃學的淵源
二、脾胃學的理論基礎
(一)脾胃的生理功能
1.納與化
2.升與降
3.主肌肉與四肢
4.主生血與統血
5.脾藏意
6.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
7.脾胃與養生防病的關系
(二)脾胃病的病理變化
1.正邪相爭
2.虛實寒熱
3.脾升胃降
(三)脾胃病的病因病機
1病因
2.病機
(四)脾胃與其它髒腑的關系
1.脾胃與心的關系
2.脾胃與小腸的關系
3.脾胃與肺的關系
4.脾胃與大腸的關系
5.脾胃與肝的關系
6.脾胃與膽的關系
7.脾胃與腎的關系
8.脾胃與膀胱的關系
9.脾胃與三焦的關系
(五)脾胃與奇恆之府的關系
1.脾胃與腦、髓的關系
2.脾胃與骨的關系
3.脾胃與脈的關系
4.脾胃與女子胞的關系
(六)脾胃與精神、氣血、津液的關系
1.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的關系
2.神是生命活動的體現
3.氣血與水谷的關系4.津液與水谷的關系
三、歷代醫家對脾胃學研究的成就
(一)張促景論脾胃證治
(二)華佗論脾胃
(三)孫思邈論脾胃證治
(四)錢仲陽論脾胃證治
(五)嚴用和論脾胃
(六)許叔微論脾胃
(七)劉完素論脾胃之陰
(八)張元素論脾胃
中篇脾胃學之形成
一、《脾胃論·卷上》的主旨與特色
1.概論髒腑功能
2.元氣要的根本在脾胃
3.內熱的病因病機
4.病從脾胃生的致病因素
5.胃氣盛衰是病機變化的關鍵
6.脾胃乃升降浮沉之機
7.調理脾胃常規用藥
8.或補或瀉,唯益脾胃之藥為切
9.脾胃與四髒的關系
10.用藥宜禁論
二、《脾胃論·卷中》的主旨與特色
(一)脾胃內傷發病機理和主要證治
1.運氣衰旺圖說
2.外感內傷治法不同
(二)“陰火”論
1.“陰火”命名的來源
2.“陰火”形成的因素
3.“陰火”的發病機理
4.脾胃氣衰與“陰火”的關系
5.“陰火”表現的症象
6.“陰火”反映出來的特殊證候
(1)氣虛發熱類白虎證
(2)血虛發熱類白虎證
7.“甘溫除熱”的主方一補中益氣湯
8.補中益氣湯案例
9.用藥必須因時因人制宜
10.安養心神宜調理脾胃
11.“三焦元氣衰旺”與脾胃虛的關系
三、《脾胃論·卷下》的主旨與特色
1.胃虛則五髒六腑俱病
2.四時升降浮沉變化對人體的影響
3.適應自然,注重預防
4.治療方法的應用
(1)升陽散火
(2)清署益氣(3)清燥治瘘
(4)升陽除濕
(5)升陽益胃
(6)調中益氣
(7)清神益氣
(8)健脾升清
(9)?香安胃
(10)異功健脾
(11)健運化痰
(12)補氣升陽
(13)健脾消食
5.後人對東垣用藥的評價
6.脾胃將理法
四、明清時代對脾胃學說的充實和發展
(一)李士材論“脾為後天之本”
(二)徐春甫論“治病先顧脾胃”
(三)趙養葵論“東垣脾胃論”之旨
(四)吳?論脾陰
(五)張景岳論“治五髒以調脾胃”
(六)薛已論“脾統血”
(七)喻嘉言論“髒腑以脾為主”
(八)何夢瑤論“補腎不如補脾”
(九)葉天士創胃陰學說
(十)華雲?評胃陰學說
(十一)清代醫家綜論脾胃之陰
下篇脾胃學之應用
一、脾胃學應用的基本原則
(一)重視脾胃的勝衰
(二)辨清內傷外感
(三)知機審情,多向調節
(四)師古不泥,藥隨病變
(五)“升降浮沉則順之,寒熱溫涼則逆之”
二、脾胃學應用的機理
三、脾胃學的適應范圍
(一)治肺
(二)治心
(三)治脾
(四)治肝
(五)治腎
(六)髒腑病的辨證論治,應注意整體觀
四、脾胃學應用的基本方法
(一)調和營衛法
(二)和胃疏肝法
(三)和胃利膽法
(四)養胃寧心法
(五)養胃開結法
(六)養胃疏肝法(七)清熱利濕法
(八)清宣濕化法
(九)益氣養陰法
(十)降胃通腸法
(十一)養胃通絡法
(十二)益氣宣竅法
(十三)調中疏導法
(十四)養脾寧肺法
(十五)健中助運法
(十六)益氣化瘀法
(十七)甘溫除熱法
(十八)健脾升清法
(十九)健脾溫腎法
(二十)健脾利濕法
(二十一)健脾平肝法
(二十二)健脾化痰法
(二十三)健脾利水法
(二十四)健脾解表法
(二十五)健脾益氣法
(二十六)益氣通絡法
(二十七)健脾通絡法
(二十八)溫陽通痺法
(二十九)溫陽通絡法
(三十)溫腎健脾法
(三十一)健脾補督法
(三十二)溫補脾腎法
(三十三)健脾溫腎變法
(三十四)健脾益腎法
(三十五)解表溫中法
(三十六)溫中回陽法
(三十七)補氣統血法
(三十八)健脾生血法
(三十九)補氣升陽法
(四十)益氣養陰法
(四十一)益氣托毒法
五、脾胃學與急症的治療
(一)治療急症的學術淵源
(二)治病必須“治人”
(三)實踐證明中醫可治急症
(四)急症防重於“治”
(五)急救治療的醫術與醫德
六、脾胃學與兒科急症
(一)閉證
(二)脫證
(三)高熱驚厥
七、脾胃學與常見疑難病診療舉隅
(一)常見疑難病診療小識1.博涉知病
2.多診識脈
3.屢用達藥
(二)脾胃學與胸痺心痛
1.寒凝
2.氣郁
3.血瘀
4.痰阻
(三)脾胃學與晚期血吸蟲病
1.病機與分型
2.辨證與論治
3.晚期血吸蟲病人的食療
4.固本與免疫
八、脾胃學與兒科髒腑證治
(一)肝
(二)膽
(三)心
(四)小腸
(五)脾
(六)胃
(七)肺
(八)大腸
(九)腎
(十)膀胱

方劑索引
附錄頁 
相關資源: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收集於互聯網,本站不承擔任何由於內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爭議和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相關內容,謝謝合作! 聯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電驢下載基地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