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d2k.online]下載基地為您提供軟件、遊戲、圖書、教育等各種資源的ED2K電驢共享下載和MAGNET磁力鏈接下載。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圖書資源 軟件資源 游戲資源 教育資源 其他資源
 電驢下載基地 >> 图书资源 >> 人文社科 >> 《稀見民國佛教文獻匯編(報紙)(全13冊)》影印
《稀見民國佛教文獻匯編(報紙)(全13冊)》影印
下載分級 图书资源
資源類別 人文社科
發布時間 2017/7/14
大       小 -
《稀見民國佛教文獻匯編(報紙)(全13冊)》影印 簡介:   導讀: 資源介紹 語言: 繁體中文 地區: 大陸 圖書fenlei: 文化 中文名: 稀見民國佛教文獻匯編(報紙)(全13冊) 發行時間: 2008年02月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影印版 簡介: 內容介紹:《稀見民國佛教文 資源介紹
電驢資源下載/磁力鏈接資源下載:
全選
"《稀見民國佛教文獻匯編(報紙)(全13冊)》影印"介紹
  導讀: 資源介紹 語言: 繁體中文 地區: 大陸 圖書fenlei: 文化 中文名: 稀見民國佛教文獻匯編(報紙)(全13冊) 發行時間: 2008年02月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影印版 簡介: 內容介紹:《稀見民國佛教文 資源介紹 語言: 繁體中文 地區: 大陸 圖書fenlei: 文化 中文名: 稀見民國佛教文獻匯編(報紙)(全13冊) 發行時間: 2008年02月 資源格式: PDF 版本: 影印版 簡介:
內容介紹:
《稀見民國佛教文獻匯編(報紙)》序言
  民國時期佛教文化復興活動,是近現代佛教振興運動中最重要的一環。這一時期,佛教界先後辦刊出報近三百種,現在已經能見到的達256種,未見有名的尚有30余種。
  太虛大師曾經專門回顧了民國早年辦報刊的經歷。他說:“吾國佛教之有月刊,始於民國元年濮君一乘、狄君楚青之《佛學叢報》。然光、宣以來,予於是蓋籌之久矣,特以時機未熟,未能有成。至民二,予於上海佛教總會遂創辦《佛教月報》,《佛教月報》僅出四期,而《佛學叢報》亦於十二期停版。從民國三年至七年,國中無復有言佛之書報者。民七之秋,陳君元白、黃君葆蒼、李君隱塵等始與予謀出季刊,曰《覺社叢書》,共出五期。逮八年冬,眾議於九年為始改為月刊,即今之《海潮音》也。《海潮音》雖展轉遷徙,由杭而鄂,由鄂而杭,由杭而滬,由滬而京,由京而又鄂,幸一線生機續而未絕,今已歷四年之久,蔚為海內談佛之書之魯靈光矣!然近二三年內言佛之書報,頗為層見迭出,於月刊嘗有北京之《佛報》與《佛心叢刊》,皆僅出一期而止;今尚有《佛化新青年》一種,已出五冊。而旬刊則滬上曾出《佛化旬刊》五冊。先是,寧波有《新佛教》一種,則由旬刊而變半月刊,由半月刊而變月刊,曾出十余冊。去春,成都龔君緝熙編《佛學旬刊》,則出過數十冊者也。日刊唯北京之《覺世報》,歷半年而停頓;漢口《時事新報》附刊〈智慧燈〉一紙,略同《佛化日刊》。今年寧波、揚州有《佛光月報》之出,上海之《世界佛教居士林》亦季出林刊,已各見二本矣。又聞無錫有《佛學月報》之出,然未之見也。”太虛大師所見,並不能概括當時已經出版的所有刊物,實際數量遠遠超出他所說的這些。但是他指出了一個事實,這就是佛教的報紙,特別是日報的出現,則是在很晚的時間了,至少要晚於最早出現之《佛教叢報》的十幾年之後,說明佛教界從辦刊到辦日報是有一個變化過程的。這個過程,不是與當時的佛教經濟有重要的關系,而是與佛教界辦報的文化自省的自覺意識有關系,因為當時佛教刊物正層出不窮,在這個背景下,佛教界人士有感於佛教文化的發展,因而自覺開始辦報,力圖將佛教事業做得更大更好。據筆者所見,民國出現的眾多佛教報刊中,絕大部分屬於刊物,報紙不多,現在所能見到的有實物的有六種,有名未見實物的有二種。
  《佛教日報》是近世佛教界創辦的最有影響的一份報紙之一。1935年4月由范古農居士在上海創辦。太虛大師為該報撰寫的發刊題辭曰:“今欲振興佛教,予中國國家之前途以及全人類將來之莫大幸福,當有普通之宣傳,揭示佛教真相。一方使佛教徒認識自身,盡住持佛教、護持佛教之責任;一方糾正一般社會人士之誤解,未起信者使起正信,於全世界人生途上,開一光明之大道。蓋佛教徒之無自覺,在僧伽方面,由佛教制度之不良與教團之腐敗,取棄僧伽無資格之標准而流於濫,入僧伽後無規范之教學而流於愚,況受中國宗法社會之影響,寺院組織成為變相之家庭而流於俗,長養於此種制度習慣之下,欲使其自覺,難矣!本報當盡力此方面之責任,喚起僧伽之自覺,改革僧制,去濫、去愚、去俗,以恢復佛教僧伽之本來面目,住持佛教。在在家信徒方面,示其佛教信徒所應守之范圍,於佛教、於社會應如何行自利利他之護持佛教事業。至於一般社會人士之誤解佛教,不外由無知僧伽與越規僧寺所作習俗之行為,與神怪奸盜之說部戲劇等所給予以非正當之印象,佛報當力予糾正,使知何者是真正之佛教與非真正之佛教,於佛教真相有所認識。此為佛報發刊最純正之宗旨與巨大之責任。”由是可見,這份報紙是以宣傳佛教改革思想為宗旨,以“喚起僧伽之自覺,改革僧制,去濫、去愚、去俗”,“示其佛教信徒所應守之范圍”為目的,將佛教的基本知識用與時俱進的觀點诠釋,把深奧的佛教理論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將各地的佛教情況介紹給群眾,所以它是當時最通俗的佛教報。
  范古農曾自述辦報因緣曰:“……誠欲發揚國粹、振興佛教,非有文字的運動,未由奏效。此本報產生之因緣一也。……我國佛教為固有文化所融,亦有其不同的情形,況近代僧德墜地,古風亦蕩焉僅存,於此末法而興廢繼絕,誠宜溝通中外,導達古今。何去何從,或因或革,非藉文字的宣傳無從著手。此本報產生之因緣二也。我國社會宿尚道德,海通而後漸漸變異。光復以來,革故鼎新,人心失其堤防,禮教嫌其迂腐。於是時也,佛教慈悲之旨,轉為人心所歡迎,故近年來信佛者較昔陡增,佛教團體隨民運而間作,始僅倡導於民間,繼乃提攜於國府,今更全國上下鹹知佛化之利益,皆欲努力於建設,移風易俗,改善社會,更非文字宣達不為功。此本報產生之因緣三也。自昔佛學不昌,社會不識佛教真相,往往流而為迷信。迷信之於風俗人心有損無益,其為佛教推行之累尤巨,現在謀國莫不思有以革除之,用是闡揚佛理、糾正佛法,作廓清迷信之南針,將修道者納於正軌,以利佛教之進行。至於傳播消息,觀感有資,陶養性情,增長見聞,文藝時事,足使閱報同仁不生干燥無味之感。此本報產生之因緣四也。”
  范古農曾與當時許多高僧交厚。滬杭一帶,本為谛閒、圓瑛、印光、太虛四大師化區。在家學佛弟子,不是皈依印光大師,就是皈依太虛或圓瑛、谛閒法師。民國以來,佛教新舊勢力分嶺,谛閒、印光、太虛為當時中國三大派。1931年,以太虛、圓瑛為新舊派領袖,因中國佛教會改選,太虛大師一系獲得壓倒性勝利,滬杭一班名流不忍圓瑛一系失敗,於是從中制造是非、散發傳單,不唯破壞和合僧,更有失學佛者的風度。唯有范古農,不特道德文章早為佛教界所欽佩,即立身處世之風格亦復為居士中所僅見。他雖皈依谛閒法師,但不專屬谛閒一派。他對印光、圓瑛、太虛三大師,雖未舉行皈依式,但奉書必稱弟子,即未偏袒任何一方,態度超然,實居士中之模范也。但對佛學研究,他較接近太虛大師,主張佛教改革以順應時勢的發展。
  作為當時中國僅有的一份報紙—《佛教日報》,創刊以後確實影響很大,“遍達國內、日本、歐美、南洋,佛教同仁莫不認為現代社會所需要。”但是就在這份報紙辦了兩年多後,因抗日戰爭爆發而不得不停刊。該報每日出報,每日四版。其中第四版是一般的社會消息,其他幾版都是佛教消息,非常及時地反映以上海為中心的全國佛教動態。該報內含有《中國佛學會上海市分會周刊》,不定期推出,主要刊出一些佛教理論的文章。
  《佛化新聞報》,1937年6月16日在重慶創刊,主編許止煩。每周一刊,初為四版,後改二版。創刊時由太虛大師題寫報名,後來又由章嘉活佛題寫報名,並由《佛化新聞報》變成了《佛化新聞》,少了一個“報”,雖少一個字,其他的內容與版式沒有變化,《佛化新聞》只是《佛化新聞報》的延續而已。
  《佛化新聞》創刊以後,因“其宗旨之正大,消息之靈通,取材之精彩,頗為一般人所稱道。”銷路激增,曾經“每期發行四千余份”,後來又增至上萬份。由於其影響大,經濟效益還可以,故總編許止煩在《佛化新聞》的基礎上,又於1940年創辦了《佛化評論》一刊。在《佛化評論》的發刊詞裡,曾對《佛化新聞》的出版作了很好的總結,雲:“在此‘險絕奇怪’的四川,當民國二十六年的今日,不意忽然而有《佛化新聞》的產生,公然在此堂堂的天府中,一紙風行,遍於海內,凡我佛教徒,幾乎無人不知了。但是凡讀過《佛化新聞》的人,無論佛徒非佛徒,在驚喜贊歎的也有,在破口大罵的也有,還有視為無足重輕、不值一笑的,或敢怒而不敢言的,也未嘗無有。不意這小小一紙的能力,竟會使人贊,使人罵,使人怒,豈不奇怪嗎?終是罵的不及贊的之多,於是《佛化新聞》在此三年中的努力,由三千份而暢銷到一萬份了。雖然勉強塞責,而猶不能滿讀者之望,遠道來書如索重寶者有之;每周僅一小張,渴望難待者有之;讀之而不能厭者亦有之。……在此百物飛漲、價增數倍的今日,《佛化新聞》始終並未加價,而又銷數驟增,貼賠無已。……以本報為如來使,為法、為人、為眾生慧命、為佛教的命脈,故冒萬險而不計利害,以求璀燦光明的佛理照耀於世界,喚醒一切的愚迷,任彼唾罵、蔑視、輕鄙,皆不計的……”。
  1939年5月3日,日本飛機轟炸重慶,印刷廠停工,《佛化新聞》不得不在出版96期之後停刊。7月13日,許止煩遷成都桂花巷四十號復刊,97期正式出版。但是,雖然《佛化新聞》經歷了重重困難之後再次出報,但是始終沒有扭轉恢復到原有的局面,最終到1942年10月,因經費不足停辦。主編許止煩則於1945年7月12日在重慶去世。《佛化新聞》主要刊出新聞,信息量很大,覆蓋面涉及重慶、四川、陝西、寧夏、廣東、廣西、湖南、江西、江蘇等地,但主要以四川和重慶的消息最為集中,因其畢竟是在重慶和成都出版,而且當時正值抗戰,所以它的消息來源有限。但是透過這份報紙可以看出抗戰時期的中國佛教界在反對外國侵略者的斗爭中,所做出的不懈努力,特別是這份報紙裡面報道了大量佛教界對抗戰的態度與事實,表明了佛教界愛國愛教的鮮明態度,更顯得珍貴而不可缺少。該報每期有一個“中國佛學會”特刊,這是當時重慶佛教界人士在太虛大師領導下而成立的佛教組織,特刊詳細報道了“中國佛學會”的活動,可以彌補當時中國佛教組織情況的資料。抗戰以前,原在南京成立的“中國佛教會”遷往重慶,該報也刊出大量遷址以後的“中國佛教會”的消息,故亦可以視為該刊是抗戰時期研究“中國佛教會”的主要資料來源,對研究近現代中國佛教會的歷史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在40年代,中國佛教又面臨了第三次“廟產興學”的浪潮,許多地方,特別是貴州和四川、陝西的一些寺廟再次被提取寺產,這些情況都經報紙披露出來,從中也可以看到現代中國佛教始終處於弱勢之中。
  《慈航畫報》,1933年7月在上海創刊,每周一期,廣東佛山慈航會館出版。編輯部在上海,劉仁航主編。仁航,又名靈華,自稱樂天修養館主,江蘇邳州市官湖鎮人,著名學者,曾有“北方學者”之稱譽,影響很大。
  《慈航畫報》是觀音信仰的產物。因為觀音菩薩是佛教裡面大慈大悲的代表。劉仁航自述〈本報出世因緣〉雲:“難曰:法門多矣,何故獨以慈航名?答曰:今太平洋上,陸有坦克炮車,水有潛航艇,空有飛艇,均是航界殺人利器,令人恐怖驚惶,喪失魂魄。其甚者用二十飛艇,如倫敦、紐約等七百萬人口以上都市,可以三點鐘內,用電氣化學焚燒,連雞貓狗都死盡。蓋航界大恐慌如此。本報不敏,乘大慈大悲之弘願,造救苦救難之機器,為一切眾生作依怙,為世間出世間作橋梁。夫人窮則反本,反本則呼天,呼父母也。有創痛則必呼母親,呼親娘也。本報雖微弱,然誓願為苦海之寶筏,水陸空之慈舟,救濟群生,同登彼岸,義取普渡,定名慈航雲爾。是為太平洋血潮中本報出世一大因緣。”故宗旨是“勸善去殺,宣揚佛教慈悲濟世之真義,發揚東方文化之精神,化兵戈為玉帛,轉娑婆成淨土。”圖片眾多且質量上乘,是該刊在眾多民國佛教期刊中最顯著之特點,立足國內,遠涉海外,一些並不知名的僧人照片也屢有出現,為填補各地佛教史提供了許多珍貴資料。該刊不僅僅刊出佛教界的消息,對一些科技人文的介紹也屢屢得見,主編劉仁航的鄉村建設和提高女權,宣揚女性中心地位,以及養生的主張,都在該報裡面出現,是研究劉仁航思想的重要來源。佛教藝術和武術也在該報裡面不斷出現,圖文並茂,使該報得以在佛教界產生影響。著名佛教僧人慈航曾經將該報發行到海外,太虛也在該報上面為慈航的救國方案寫序。但慈航本人辦有《慈航月刊》,與《慈航畫報》似無關系。該報於1934年10月因經費不足停辦。
 《護生報》,1932年6月創刊,由上海護生報社出版,雙周報。其宗旨是普勸念佛與放生,反對殺業,提倡保護生命。刊登多為短小精悍之文章,內容淺顯,可讀性強,主筆者既有著名的學者和居士,也有一般的文人。注重新聞的刊發。該刊每期請人專門題寫一次報名,多為各界名流,像基督徒張學良亦為該刊題寫刊名,說明該報的影響不僅在佛教界。該報為8開大報,每期8頁,另附4頁《觀音專刊》,以宣傳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的思想為主,提倡悲智雙運的主張,借助觀音之名弘法利生,廣播社會,重視生命。該報於1936年9月停辦,共出107期。
  《新報·佛學周刊》於1934年創刊,蔣微笑、釋大超編輯,南京中國佛學會出版。蔣微笑是太虛大師的弟子,曾經隨侍左右,太虛大師有好多講演就是由他記錄下來,並發表出去。大超法師,江蘇鹽城縣人,從小隨泰山寺恆瑞長老祝發,長大後受具足戒,再從仁山法師游化各地,在天台學院肄業三年,繼而畢業於閩南佛學院。太虛大師對大超很器重,讓他擔任南京中國佛學會總務干事多年,又推薦他任汜水淨居寺住持。大超法師禀性爽直,胸懷磊落,學驗俱豐,精明強干,太虛在武昌成立佛教正信會,派遣大超法師去管事,深受信徒的歡迎。《佛學周刊》為《新報》之周刊。南京中國佛學會系太虛大師發起成立,旨在向全世界宣揚佛化思想。刊期待考。
  《新夜報》於1932年6月6日創刊,原名《晨報晚刊》,屬於《上海晨報》副刊,7月1日起改名,1949年停刊。《新夜報·佛學研究》是《新夜報》之副刊,1935年2月16日創刊。主要登載佛學研究方面的文章。發刊辭雲:“佛學研究,是我們寓居上海一班佛教學研究者聯絡全國青年佛學者所編刊的。我們覺得上海不但是現今中國的經濟中樞,而且也是中國學術思想言論風氣轉移的策源地。就宣揚佛法一方面講,應付大戰前夕的國際風雲,適應中國民族的復興運動,需要有朝氣的青年們來研究佛學;就普度眾生一方面講,消弭世界和平破裂的災難,振作國民生產建設的精神,尤需要有朝氣的青年們來研究佛學。回顧現今上海方面的佛學宣傳,除《威音》月刊和佛學書局的半月刊稍有活氣外,其余各佛教團體刊物,大都只是等因奉此而已。所以尤需有崛然興起的佛學研究,乃足以內弘大法、外濟時艱。佛學研究,乃由研究佛學的青年們,根據佛教聖典所研究提到的真理,由了解而信仰,由信仰而實行;從本身的實行而應用到家庭、學校、國民,以及世界人類、法界眾生,而獲其證驗,以之或破邪說,或顯正義,燃佛炬於昏忂,導人心於覺路者也。惟是智小謀大,绠短汲深,願中外佛學先進惠而教之。”1935年10月9日停刊,共出35期。
  以上筆者縷述了中國佛教報紙的發展脈絡與內容,可以看出,佛教報紙在中國報紙的出版中是滯後的,它要晚於很多同期的報紙。佛教作為傳統文化之一脈,但到了近代卻在文化事業上未能跟上時代步伐,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佛教界的保守自封,與制度未能跟進有關,當然也與佛教界本身缺乏人才也有重要的關系。雖然當時佛教刊物已經大量湧現,但是作為傳媒中消息最快、影響最大的報紙卻一直沒有跟進,不能不說是佛教界的一個遺憾。正是由於它們稀少,且學術價值極大,學界已頗難尋見,所以將它們匯總出版,並稱“稀見”。
  此外,應該說中國佛教界當時出版的報紙不止這幾種。如至今已經尋找不到的、最早出版的佛教日報《覺世報》。太虛大師曾經介紹,“溯中國佛教各種刊物宣傳佛教者,首推民國元年之《佛教叢報》;而歷史最悠久者,為已有十六年之《海潮音》月刊,此外之年刊、季刊、月刊、半月刊、周刊,皆屢起屢僕。唯日報,在民國十二年時,北平有《覺世報》一小張出現,惜未及一年即停。”說明這是中國近現代佛教界最早辦的佛教日報之一。但據《海潮音》第二十七期“介紹北京《覺世報》”文載,該報編輯部已在民國十一年(1922)就開始出版,考慮到當時交通郵遞不便等原因,太虛見到該報時,當為第二年,亦即1923年。該報設在北京象房橋觀音寺內,其背景為重慶佛學社。釋覺先為出版人。總編輯萬空,四川人,原名用選,“曾充四川農業專校校長,抱此杞憂,因棄從前發展實業志願,從事此改革黑暗教育、促進文明教育之志願。”故“已與京內同志組成一《覺世報》”。該報宣稱:“竊今世界學潮趨向佛學,中華人士尚多迷執,且有消滅佛教基礎行為,因作成甲乙丙丁忠告,及印刷信件,由郵另寄,必邀電睐,祈盼為分送,以資聖擇”。“今既主持言論,必能宏揚佛化,普利群倫”。
  《佛化報》也是近世最早的佛教報紙之一。太虛大師曾說:“十三年漢口有《佛化報》,不久亦停。”說明這份報紙是在漢口出版的,而且時間不長。當時整個佛教界最有影響的就是“佛化”口號,有關這方面的論述無數。漢口曾經成立了“漢口佛教會”,武昌成立了“佛教正信會”。佛教會聘請太虛作《漢口佛教會壁銘並序》,太虛在《壁銘並序》中特意強調“書報刊布,經像流通”之功能。可以推測,這份報紙與太虛的想法有一定的關系,應該也是一份宣傳佛教改革思想的報紙。可惜的是現在還沒有找到這份報紙,它的真面目只能等到以後才能揭開。
  還有其他報紙刊出過佛學副刊。如當時最有名的佛教刊物《人海燈》的前身就是《廈門日報》的佛學副刊,之後發展成獨立的刊物。另有《陣中日報·佛青特刊》、漢口《時事新報》附刊“智慧燈”,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現在還沒有找到此副刊,未能收入,殊為可惜。
  民國出版的佛教報紙比較全面地展現出20世紀上半葉尤其是三四十年代我國佛教界的基本情況,反映了在“五四”運動和新文化思潮的影響下,中國佛教界有識之士提倡佛教改革、開展興辦教育與發展文化的活動,重新發揚中國佛教三大優良傳統之一的重視佛教文化事業的精神,也反映了中國佛教界在時局動蕩時代發揚慈悲助世、精誠愛國的自覺精神。特別是這批資料保留了大量的學術文獻和老照片,無疑會給今天的使用者提供更為直觀的研究便利。我們希望佛教界和學術界能夠對這批資料給予深入地研究,為未來的佛教發展提供更好的經驗與教訓,將我國的佛教研究水平推向新高。
相關資源:
《民國佛教期刊文獻集成》(全209卷)[PDF]
《民國佛教期刊集成 · 補編(全86卷)》掃描版[PDF]
內容截圖:







目錄: 第01卷 《佛教日報》
第02卷 《佛教日報》
第03卷 《佛教日報》
第04卷 《佛教日報》
第05卷 《佛教日報》
第06卷 《佛教日報》
第07卷 《佛化新聞報》
第08卷 《佛化新聞報》
第09卷 《佛化新聞報》
第10卷 《慈航畫報》《新報 · 佛學周刊》《新夜報 · 佛學研究》
第11卷 《護生報》《護生報觀音專刊》
第12卷 《護生報》《護生報觀音專刊》
相關資源: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收集於互聯網,本站不承擔任何由於內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爭議和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相關內容,謝謝合作! 聯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電驢下載基地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