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d2k.online]下載基地為您提供軟件、遊戲、圖書、教育等各種資源的ED2K電驢共享下載和MAGNET磁力鏈接下載。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圖書資源 軟件資源 游戲資源 教育資源 其他資源
 電驢下載基地 >> 教育资源 >> 學習材料 >> 《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與方法》文字版[PDF] 資料下載
《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與方法》文字版[PDF] 資料下載
下載分級 教育资源
資源類別 學習材料
發布時間 2017/7/14
大       小 -
《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與方法》文字版[PDF] 資料下載 簡介: 資料介紹 相關專題學習資料: 教育學
電驢資源下載/磁力鏈接資源下載:
全選
"《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與方法》文字版[PDF] 資料下載"介紹

資料介紹

相關專題學習資料:
  • 教育學資料
中文名: 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與方法
作者: 徐曉東
資源格式: PDF
資源大小: 2.13 MB
版本: 文字版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書號: 978-7-04-015781-9
發行時間: 2004年11月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與方法: 簡介

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與方法: 內容簡介
《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與方法》
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也是教育技術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教材。
《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與方法》教材系統地介紹了信息技術教育的理念和內容(第一篇),以及學校教育中信息素養培養的主要途徑——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第二篇),與之相對應的教育過程和教學組織形式(第三篇)。
《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與方法》適合信息素養培養和發展的環境及國家有關政策和舉措(第四篇),實施這一教育教學的方法、技術和評價(第五篇)以及國內外教學案例(第六篇)。   
《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與方法》教材不僅適合於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的教學,也適用於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教師的繼續教育。 而且,《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與方法》對其他學科,特別是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也有指導作用。
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與方法: 內容截圖
 
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與方法: 目錄
第一篇 信息技術教育的理念和內容
第1章 信息技術教育概述
1.1 信息技術教育的目的與意義
1.1.1 教育信息化的由來
1.1.2 信息化社會教育的新理念
1.1.3 回應信息化社會需求的學校教育
1.1.4 知識創造與社會進步
1.1.5 信息化社會與公民的生存技能
1.2 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與內涵
1.2.1 由計算機教育到信息素養教育
1.2.2 技術教育與信息技術教育
1.2.3 計算機教育與信息技術教育
1.2.4 信息媒體與信息技術教育
1.2.5 信息素養與信息技術教育
1.3 信息技術教育的特點與作用
1.3.1 信息技術教育的特點
1.3.2 信息技術教育的作用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2章 信息知識與信息處理
2.1 信息的概念與類型
2.1.1 什麼是信息
2.1.2 信息的類型
2.2 數據與信息
2.2.1 數據
2.2.2 數據與信息
2.2.3 知識
2.2.4 智慧
2.3 信息的本質、特征和傳播
2.3.1 信息的本質
2.3.2 信息的特征
2.3.3 信息的傳播
2.4 信息處理的方法
2.4.1 數據統計分析概述
2.4.2 邏輯學與唯物辯證法在統計分析中的應用
2.4.3 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3章 信息能力與技能
3.1 素養與信息素養概念
3.1.1 培養信息素養的重要意義
3.1.2 素養、信息素養及具有信息素養的人的特征
3.1.3 信息素養與相鄰概念的關系
3.1.4 信息素養的構成
3.2 信息能力及其分類
3.2.1 美國圖書館協會和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提出的信息素養指標
3.2.2 艾森伯格(Eisenberg)等人提出的Big6技能
3.2.3 美國科羅拉多州信息素養評價量規
3.3 問題解決能力、判斷能力以及思維技能的特點
3.3.1 問題與問題解決
3.3.2 問題解決過程
3.3.3 問題解決策略
3.3.4 批判性思維的含義和意義
3.3.5 批判性思維的策略
3.3.6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3.3.7 信息技術與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3.4 人類的信息認知能力特征
3.4.1 選擇信息技術教育內容的課題
3.4.2 人類的信息加工特征
3.4.3 態度對信息加工的影響
3.4.4 信息加工中社會行為的制約
3.4.5 從小學階段開展人類信息加工特征教育的可能性
3.4.6 結論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4章 信息意識與倫理道德
4.1 信息意識與情感
4.1.1 什麼是信息意識
4.1.2 培養積極的信息意識和情感
4.2 網絡交往與社會道德規范
4.2.1 網絡化社會的特征
4.2.2 網絡交往以及社會道德規范
4.3 計算機網絡犯罪與安全
4.3.1 網絡犯罪
4.3.2 網絡安全
4.3.3 計算機病毒及防治
4.3.4 黑客及防范
4.4 個人信息與網絡侵權
4.4.1 網上侵犯個人信息與隱私權
4.4.2 其他網絡侵權行為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5章 虛擬教育與現實教育
5.1 虛擬世界的現實性和現實世界的虛擬性
5.1.1 虛擬世界的特征
5.1.2 虛擬世界的現實性與現實社會的虛擬性
5.2 虛擬教育與現實教育的討論
5.2.1 虛擬教育勢在必行
5.2.2 虛擬學習空間的學習特征與教育特征
5.2.3 虛擬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5.2.4 虛擬教育與現實教育的討論
5.3 網絡時代學校教育的意義
5.3.1 網絡時代學校教育的意義
5.3.2 網絡科技時代師生關系
5.3.3 網絡時代學校教育人才培養的改革方向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二篇 信息技術教育課程
第6章 信息技術教育課程設置的理念
6.1 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育概述
6.1.1 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育的意義
6.1.2 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育的特點
6.1.3 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
6.2 高中信息技術教育
6.2.1 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的特點
6.2.2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
6.3 獨立學科信息技術教育的特殊性
6.4 發達國家信息技術教育課程
6.4.1 信息技術課程的課程設置
6.4.2 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
6.4.3 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
6.4.4 發達國家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
6.5 系統構建信息技術教育課程
6.5.1 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的整體思考
6.5.2 信息技術教育課程開發的理念、內容與方法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7章 校本課程的開發
7.1 特色學校與校本課程
7.1.1 特色學校
7.1.2 校本課程的合理開發
7.2 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信息技術教育
7.2.1 綜合實踐活動的涵義和內容
7.2.2 如何理解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信息技術教育
7.2.3 綜合實踐活動中信息技術教育的內容
7.2.4 綜合實踐活動中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和實施
7.2.5 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開發與教學設計
7.3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7.3.1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
7.3.2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
7.3.3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模式
7.3.4 正確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三篇 信息技術教育過程和教學組織形式
第8章 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設計
8.1 信息技術教育與教學過程的理論
8.1.1 信息技術教育過程的理論
8.1.2 信息技術教學過程的理論
8.2 信息技術的學習環境的設計
8.2.1 什麼是學習環境
8.2.2 學習環境設計及其理論基礎
8.2.3 幾種常見的信息技術學習環境及其設計策略
8.3 計算機教育應用的模式
8.3.1 計算機在教育和人類學習中的作用
8.3.2 作為工具的計算機
8.3.3 信息技術教育的環境與資源
8.3.4 ITE、CAI、CMI、CSCW、CSCL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9章 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模式
9.1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做中學”
9.1.1 “做中學”的原則
9.1.2 信息技術教育中實施“做中學”教學模式
9.2 信息技術環境下基於問題的學習
9.2.1 PBL的特點
9.2.2 PBL設計步驟
9.3 信息技術環境下基於方案的學習
9.3.1 基於方案學習的特點
9.3.2 基於方案學習的形式
9.3.3 基於方案學習的步驟
9.4 信息技術環境下基於主題與論題的學習
9.5 信息技術環境下基於GBS的學習
9.5.1 GBS簡介
9.5.2 基於GBS的學習設計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四篇 信息技術教育實施環境
第10章 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組織形式
10.1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自主學習
10.1.1 自主學習的含義、特征
10.1.2 自主學習研究的演進及主要理論
10.1.3 自主學習的具體教學指導模式
10.2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合作學習與協作學習
10.2.1 合作學習與協作學習的概念及區別
10.2.2 合作學習與協作學習的理論基礎
10.2.3 合作學習(協作學習)的一般模式
10.3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校際協作學習
10.3.1 校際協作學習的概念與原理
10.3.2 校際協作學習的優勢與開展方法
10.3.3 基於網絡的校際協作學習案例簡介
10.3.4 校際協作學習案例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11章 構築高度信息化社會的新型學校
11.1 中小學校園網建設
11.1.1 校園網的含義、功能與意義
11.1.2 校園網建設的原則
11.1.3 校園網的基本框架
11.1.4 校園網群的形成
11.1.5 校園網及校園網群的應用
11.2 高度信息化環境中的課堂教學
11.2.1 信息化環境中的教師教學
11.2.2 “明日蘋果教室”裡的教師
11.3 未來學家對信息社會學校的暢想
11.3.1 未來學家的暢想
11.3.2 未來的教育形象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12章 “校校通”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支持環境
12.1 認識“校校通”
12.1.1 “校校通”和“校校通”工程的目標
12.1.2 “校校通”工程的四要素以及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2.2 “校校通”硬件環境的組成模式
12.3 “校校通”軟件環境的組成
12.3.1 基於P2P技術的“校校通”方案
12.3.2 多功能“校校通”軟件平台
12.4 “校校通”工程課程資源建設
12.4.1 “校校通”課程資源建設的模
12.4.2 網絡課程設計模式的兩種類型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13章 國家信息技術教育政策
13.1 國家信息技術教育政策概述
13.1.1 國家信息技術教育政策的內涵
13.1.2 國家信息技術教育政策產生的起因
13.1.3 國家信息技術教育政策的特點及內容
13.1.4 國家信息技術教育政策的作用
13.2 美國國家信息技術教育政策的發展及其特點
13.3 日本的國家信息技術教育政策
13.4 中國的國家信息技術教育政策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14章 促進信息素養發展的社會環境與信息化社會教育模式
14.1 促進信息素養發展的社會環境
14.1.1 電子政務
14.1.2 電子商務
14.1.3 電子化國家
14.2 信息化社會教育模式
14.2.1 信息化社會的基本特征
14.2.2 信息化社會教育的基本模式
14.3 遠程教育
14.3.1 現代遠程教育的特點
14.3.2 現代遠程教育的組織形式
14.3.3 現代遠程教育與網絡教育
14.3.4 我國的遠程教育
14.3.5 發達國家的遠程教育
14.4 遠程教育的未來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五篇 信息技術教育的方法與技術以及評價
第15章 信息技術教育的方法與技術
15.1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案例
15.1.1 WebQuest學習的環境模塊和過程
15.1.2 教師的角色和作用
15.1.3 補充說明
15.2 綜合學習中的信息技術教育案例
15.2.1 綜合學習的主要內容和要
15.2.2 綜合學習中涵蓋的信息技術教育的內容
15.2.3 在綜合學習中進行信息技術教學過程
15.2.4 教師角色和作用
15.2.5 綜合學習活動成果
15.2.6 綜合學習活動評價的方式
15.2.7 補充說明
15.3 信息技術課教學案例
15.3.1 教學目標
15.3.2 教學過程
15.3.3 教師角色和作用
15.3.4 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15.3.5 提供參考資料和補充材料
15.3.6 補充說明
15.4 基於問題的學習案例
15.4.1 學習目標
15.4.2 學習的步驟
15.4.3 教師角色和作用
15.4.4 提供的參考資料和資源
15.5 基於項目的學習案例
15.5.1 基於項目學習的步驟及相應的學生活動
15.5.2 學生交流的意義
15.5.3 教師在此項目學習中的角色和作用
15.5.4 基於項目學習中需要給學生提供的幫助
15.6 基於主題的學習案例
15.6.1 學習目標
15.6.2 主題學習活動步驟
15.6.3 教師角色及作用
15.6.4 給學生提供的相關學科的資料
15.7 教師自主開發信息技術教育教材的方法
15.7.1 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與評價標准
15.7.2 信息技術教材的特點
15.7.3 信息技術教材的開發原則
15.7.4 教師自主開發信息技術教育教材的實例——基於GBS的教學設計與教材開發的方法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16章 信息技術教育實踐
16.1 建立教師指導組織和協作體制
16.1.1 建立教師共同體的必要性
16.1.2 教師共同體的支持系統
16.2 教學設計和制作指導方案
16.3 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用於支持發現學習的案例
16.3.1 多媒體技術
16.3.2 網絡與計算機技術
16.3.3 多媒體網絡環境下計算機模擬與發現學習
16.4 計算機用於輔助創新、設計和創作
16.4.1 計算機輔助創新
16.4.2 計算機輔助設計
16.4.3 計算機輔助創作
16.5 計算機用於支持學生在教學中的互動與交流
16.5.1 網絡環境下交互的類別
16.5.2 網絡環境下交互的特點
16.6 利用計算機通信獲取與他人交流和工具資源
16.6.1 E-mail
16.6.2 Web白板
16.6.3 BBS
16.6.4 IP電話(或FAX)
16.6.5 視頻會議系統
16.6.6 其他常見的網絡實時交流工具
16.7 利用計算機通信開展的教育實踐與經驗交流
16.7.1 在線教育
16.7.2 網絡課程
16.7.3 在線課堂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17章 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師研修
17.1 我國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
17.1.1 計算機文化階段(1981—1986年)
17.1.2 計算機工具階段(1986—2000年)
17.1.3 信息素養教育階段(2000—)
17.2 教師是教育信息化的推進者
17.2.1 導師
17.2.2 合作者
17.2.3 課程的設計者和開發者
17.2.4 學習顧問
17.2.5 研究者
17.2.6 學習者
17.3 教師的信息技術教育研修方法
17.3.1 骨干教師培訓
17.3.2 案例教學
17.3.3 任務驅動
17.3.4 校本研究
17.3.5 反思
17.4 信息技術教育的研究課題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18章 信息技術教育的評價
18.1 信息技術教育評價的內涵、原則及特征
18.1.1 信息技術教育評價的內涵
18.1.2 信息技術教育評價的基本原則
18.1.3 信息技術教育評價的特征
18.2 信息技術教育的學習文件夾評價
18.2.1 學習文件夾評價法的發展及其意義
18.2.2 學習文件夾評價的含義和特征
18.2.3 學習文件夾評價的實施步驟
18.2.4 應用學習文件夾評價的教案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六篇 信息技術教育的案例及其分析
第19章 信息技術教育的案例及其分析
19.1 英國信息技術教育案例及其分析
19.1.1 一個典型的英國信息與通信技術課程實例
19.1.2 “亞馬遜危機”課程教學的分析
19.2 美國信息技術教育案例及其分析
19.2.1 案例——世界饑餓:面對饑餓
19.2.2 案例分析
19.3 日本信息技術教育案例及其分析
19.3.1 基於網絡的遠程合作學習
19.3.2 實踐結果和考察
19.3.3 專家在線答疑
19.3.4 案例簡評
參考文獻
相關資源: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收集於互聯網,本站不承擔任何由於內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爭議和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相關內容,謝謝合作! 聯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電驢下載基地 All Rights Reserved